《科学与技术》网上形成性参考答案

本文由用户“cai10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7-16 20:14:43 举报文档

以下为《《科学与技术》网上形成性参考答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科学与技术

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 级:

国家开放大学 编制

使用说明: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并重的考核思路。 形成性考核 50% + 终结性考试 50% = 课程总成绩 100% 形考性考核、终结性考试、课程总成绩均按百分制计,最终课程总成绩达60分及以上者为及格。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形考任务(占总成绩的40%)和学习行为表现(占总成绩的10%)

形考任务:学生完成后,经教师批阅获得相应的分数;

学习行为表现: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浏览课程情况,形考任务完成情况,参与课程讨论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性进行综合评定打分。

考核分数统计表

形考任务1

(满分20)

形考任务2

(满分20)

形考任务3

(满分20)

形考任务4

(满分20)

学习行为表现

(满分20)

总分

(满分100)



得分

















形考任务1:作业

本次形考任务包括填空题(4道,共8分)、名词解释(5道,共20)、简答题(1道,17分)、论述题(1道,25分)、小论文(1篇,30分)。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

一、填空题 (每题2分 共8分)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 手段 。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 科学发现 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蒸汽机的使用 。

二、名词解释 (每题5分 共20分)

1.科学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

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技术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3.电力革命

电力革命指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4. 新技术革命

始于20世纪中叶,可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简答题 (17分)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四、论述题 (25分)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联系: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

1)目的任务不同:

  科学是用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回答“为什么?”技术是用以改造世界,发明事物,设计、构造以获得有用物品的方法技能,是回答“怎么做?”

2)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一般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与追求,技术则是必定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和经济目的。

3)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

  ?科学重理论,以实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科学的突破叫发现。技术重实践,以试验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技术的创新叫发明。

五、小论文 (30分)

读一篇科学家传记或科学史文章,写一篇心得体会。(800字以上)

(按要求,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形考任务2:作业

本次形考任务包括填空题(10道,共10分)、名词解释(6道,共18分)、简答题(3道,21分)、论述题(3道,36分)、小论文(1道,15分)。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

一、填空题 (每题1分,共10分)

1.原子的范围是__ 10-10______m。

2.原子核的范围是_ 10-14 _______m。

3.夸克的的范围__ 10-20______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__裂变______、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__原子核裂变___?

6.核电站是利用_原子核裂变__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确立 。

9.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氨基酸 。

10.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核苷酸 。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原子核

原子核可以看作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就是中子数加上质子数。

2.核能

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3.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4.超导材料

在一定条件下,能导致导电材料的电阻趋近于零的现象,称为“超导现象”。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

5.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6.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个后代。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光的速度为c-3×l08 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从公式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相应的惯性质量必定增加;反之,每减少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也就是说: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理论,它揭开了宇宙的一个巨大奥妙,为核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一质能关系公式被后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2.简述生物技术的定义与范围。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料加工成某种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即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生物。)

生物技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应用发酵、杂交育种等方法来获得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改变细胞或分子的性质而获得产品。

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3.简述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

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

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36分)

1.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能源?

核能是高效的能源,一千克天然铀所能够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一座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核能是安全的能源,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不会发生类似原子弹的爆炸现象。核电站的乏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被层层包围在包某某,压力壳和安全壳三道屏障内,不会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历史上的美国三里岛事故和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造成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

2. 当代新材料发展方向是什么?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4)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

(5)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6)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

五、小论文(二选一,15分)

1. 在“朋友圈”做一调查,说明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至少3例,800字以上)

2.用关键词“高科技、新材料、新生活”写一篇心得文章。(800字以上)

(按要求,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形考任务3:作业

本次形考任务包括填空题(4道,共10分)、名词解释(4道,共10)、简答题(2道,30分)、论述题(1道,20分)、小论文写作(1道,30分)。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

一、填空题(10分)

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 恒星 和 星云 。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 大陆漂移 学说、 海底扩张 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 Intel 4004 ,诞生于 1971 年。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 达默 。

二、名词解释(10分)

1.星系

星系是由无数恒星及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

2.地球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从它的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特色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

3.CPU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4.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三、简答题(30分)

1.简述宇宙的未来。(15分)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一直膨胀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断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宇宙越来越稀薄和寒冷,直至物质本身最后衰亡,只剩下宇宙背景辐射。到非常遥远的将来,所有的恒星燃尽熄灭,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出现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达到了“热寂”的状态。

另一种可能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在最后的时刻实现“大紧缩”,宇宙逆转回到出发点。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成为一切事物的末日。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于无,此刻也归于无。

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这两种可能主要取决于宇宙物质的总量。根据目前的估算,宇宙物质的总量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但是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未被我们探测到,可能最普通的基本粒子中微子也存在静止质量,只要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总引力便足以阻止膨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

2.简述你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15分)

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个人性”。在真实的社会,个体的人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监视”之下,人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在网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只能靠所提供的信息来相互认识和理解,基本上无法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极端个人化的境况,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贪婪、欺骗的本性。

  网络道德失范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当人们卸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粉饰,再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虚拟的世界时,人们是以一种匿名的方式出现在网络社会上的,容易淡忘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网络的虚拟性,给予我们充分想象的空间的同时,也给与各种欲望的膨胀留下了一片的“沃土”。于是,一切在现实社会中视为离经叛道、另类甚至卑鄙龌龊的事都可以在网上为所欲为,大放厥词。

  网络道德的问题也折射出真实社会的问题,社会上的种种道德问题在网络中都有表现,只不过由于约束的松懈,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大而已。

  网络道德失范特别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处于成长期,对于是非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青少年学生较难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要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建立符合网络特性的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二,加强真实社会的道德建设;第三,提高每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论述题(20分)

试叙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

早期;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

五、小论文(30分)

计算机与我的工作、生活。(800字以上)

(按要求,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形考任务4:作业

本次形考任务包括填空题(4道,共10分)、名词解释(4道,共10)、简答题(2道,20分)、论述题(2道,30分)、小论文写作(1道,30分)。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

一、填空题(10分)

1.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臭氧层破坏 。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 资源浪费 , 环境污染 , 生态破坏 相当严重 。

3.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 变化规律 ,环境质量 保护 和环境质量 改善 的科学。

4.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

“ 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

二、名词解释(10分)

1.臭氧层破坏

是指人类大量使用作为致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造成大气的臭氧层逐渐减少,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的现象。

2.物质生产力表达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高科技"应为指数!

3.自然

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4.可持续发展

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有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分)

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四、论述题(30分)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15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它具有两重性。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许多学者赞同如下的描述公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

  (2)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在历史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查询最新、最快的、遍及全世界的信息、资料,扩大人们获得教育的机会。人们又可通过上网、娱乐、游戏,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导致了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的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国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要建立起一种既协调、又演进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

(3)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过着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的生活权力。这种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小论文(30分)

调查自己学校或居住小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写一篇调查报告。(800字以上)

(按要求,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习行为表现

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浏览课程情况,形考任务完成情况,参与课程讨论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性进行综合评定打分,满分20分。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科学与技术》网上形成性参考答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