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混合造流说明材料-6-24》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混合造流系统说明材料
1、混合造流系统工作原理:
混合造流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由一个具有闭合装置的气室和提升筒组成,气室的闭合装置能够将气泵泵入的空气封闭在气室内;当气室内空气较多时,闭合装置打开,待气室内空气全部溢出以后闭合装置再次关闭,开始一个新的循环;气室中溢出的气体在提升筒内形成一个加速上升的气团,气团在上升同时也带动筒内水体上升,从而将底部水体提升到表层,造成水体较为强烈的垂直混合与水平混合,并促进水体自然复氧过程,具有低耗能、高某某、高通量的特点,而且主体设备是一次性浇铸成型,结构稳定性强,后续运行稳定,养护简单。
/
主体设备运行效果示意图
蓝藻控制原理:混合造流系统实施后,导致整个水体处于全混状态,此时蓝藻随水流进入真光层以下的光限制层,造成可获得的光资源量大为减少,而脆杆藻等硅藻则更适应光限制环境,同时强烈的垂直混合也促使它们的沉降损失比率显著降低,这使得有害蓝藻逐渐消亡,而硅藻、绿藻逐渐形成优势。
对于混合造流作用下的混合水体,藻类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可以采用下式描述:
(1)
式中:
-深度处种藻的藻类密度;
-种藻的合成速率对光照度的响应关系式(方程);
-种藻的内源代谢系数;
-种藻上浮或下沉速率对光照度的响应关系式;
-混合造流引起的水体对流扩散系数;
在混合造流条件下,藻类随着混合水流在真光层和光限制层上下迁移,在真光层内停留时藻类生物量显著增加,而进入光限制层之后,藻类生物量将不断下降,藻类种群结构也发生变化,因此光限制作用的强弱与真光层深度()、光限制层深度()和混合层深度()密切相关。当Emix:Eu较低,如为1:1和1.5:1时,光限制作用微弱,藻类种群趋于增长;当Emix:Eu较高,特别是≥3:1时,可达到明显控藻效果。对于而言,它与混合造流系统的输入能量有关,有研究显示设备运行后,在周边射流区域可达到的7倍以上;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当>2,大部分蓝藻上浮将受到抑制,当1<<2,混合造流技术的控藻效果即可显现,而且时间周期短,一般在10-20天就能显现效果。
2、混合造流系统结构组成
混合造流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主体设备、供气系统和供电系统。全套系统示意见下图,供电系统一般可采用太阳能系统供电,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市电系统。主体设备悬浮安装在水中,只有运行的时候才能看到。
/
混合造流系统示意图(太阳能)
3、混合造流的参数和型号
混合造流系统的参数主要为主体设备参数,功率为高压静音风机功率,其他配套设施则根据主体设备参数进行配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
/
混合造流系统主体结构安装示意图
混合造流系统参数表
参数
1000m3/h
2500m3/h
4000m3/h
6000m3/h
L
60cm
60cm
60cm
60-80cm
DN
25cm
30cm
40cm
50cm
风机功率
0.75kw
1.1kw
1.5kw
2.2kw
4、混合造流系统特点和使用效果
主要特点:能快速有效的进行垂直和水平方向水体混合,混合效果好、单位效能高、耗能低、主体设备故障率极低、噪音低、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后期运维简单。
使用范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水源地生态控藻、景观水体治理、河道治理、水产养殖、海洋生态修复等水域生态治理范围。适用于水深大于1.2米,死水或者缓流水域。
作用效果:均化水层,去除死水区,提高底层水体和底泥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底泥污染释放;抑制蓝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表层和底层)。
/
6000m2养殖尾水生态处理
5.2生态湿地水质涵养区
水质涵养区2500m2,设置混合造流设备,促进活水循环,沉水植物生长,常年维持水质海水三类,透明度高,无藻华现象。
/
生态湿地水质涵养区
5.3水源地富营养化生态治理
80万m3的备用水库进行蓝绿藻生态治理示范,取水量3000m3/d,存在铁锰超标,叶绿素a指标偏高等问题,影响了饮用水安全问题。本项目采用定制设备,运行二周后,叶绿素a削减率>80%,铁、锰削减率>90%,藻类种群从治理前的蓝藻为主,逐渐转变为硅藻为主,有效改善了水库的水源水质,降低了后续深度处理的费用。
/
设备安装现场
/
设备运行效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混合造流说明材料-6-24》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