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学年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第5单元 第2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单元测试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5单元 第2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 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B.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能通过舞蹈通讯
C.鸟类的迁徙属于学习行为
D.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2. 关节活动起来非常灵活,与之有关的结构特点是关节结构里有(?? ) A.关节软骨和韧带 B.关节头和关节窝 C.关节软骨和滑液 D.关节腔和滑液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哺乳动物才有学习行为 B.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具有学习行为 C.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 D.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描写的是鸟类繁殖过程中的筑巢行为,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觅食行为
5. 水族馆里鲸或海豚表演顶球、转呼啦圈和跳跃,博得了人们的喝彩。鲸和海豚的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反射行为
6.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 B.猴子骑车 C.谈虎色变 ?? D.老马识途
7. 两只羚羊为争夺食物而生物争斗,这种行为属于动物的 ( ? ?) A:声音 B:气味 C:动作 D:印迹
8. 下图所示的丹顶鹤跳舞行为属于鸟类繁殖行为中的… ( )
A.求偶 ? B.交配 ?? C.筑巢 ?? D.育雏
9. 请你仔细观察,分析下图,其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10. 蛙类一般不抚育后代,但幼蛙能像成蛙一样捕食昆虫,这是( )
A.学习行为 ?? B.经验行为 C.先天性行为 ?? D.模仿行为
11. 刚孵出的小蝴蝶就能腾空飞翔,这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 B.后天性行为 C.学习行为 ??D.尝试性行为
12. 以下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关节囊使关节更加牢固 B.海豚顶球表演是一种学习行为
C.蜜蜂利用舞蹈传递食物信息 D.蚂蚁不具有社会行为
13. 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野鸭的迁徙 B.大山雀偷喝牛奶 C.蜜蜂采蜜 D.蜘蛛结网
14.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失去雏鸟的母鸡照顾小猫 B.幼小的黑猩猩用蘸水的树枝钓取白蚁
C.大山雀偷喝牛奶 D.黑猩猩利用箱子垫高自己获取香蕉
15. 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什么的控制( )
A.感觉器官 B.神经系统 C.运动器官 D.激素
16. 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没有先天性行为,动物不可能生存
B.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的重要保证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也越复杂
D.先天性行为比学习行为更高级
17. 某种鸟类在营巢里.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 表:蛋壳与蛋的距离和灭敌(乌鸦)吃蛋的比率
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
15
63
87
42
100
48
102
32
200
32
118
2l
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 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 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 C.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 D.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
18. 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此诗所描绘的是燕子的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迁徙行为 D.社会行为
1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没有先天性行为,动物不可能生存
B.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的重要保证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也越复杂
D.先天性行为比学习行为更高级
20. 非洲草原上,当一群斑马遇到狮子攻击时,会头向内围成一圈,同时用后肢猛踢,斑马的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攻击行为 B.学习行为,攻击行为
C.先天性行为,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防御行为
21. 有些鸟类在迁徙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些“站岗放哨”的个体,当发现敌害时,它们或大声鸣叫,或用力扇动翼作起飞状,使鸟群迅速作出防御准备或逃生。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行为的获得与遗传物质无关 B.这种行为不利于鸟类适应多变的环境 C.这种行为使鸟类更加适应飞行生活 D.鸟群各成员间通过声音、动作传递信息
22. 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断落部分还能做伸屈运动。蜥蜴的这种行为是动物的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23. 蛙类动物一般不抚育后代,但幼蛙能像成蛙一样捕食昆虫,这是( )
A.学习行为 B.经验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模仿行为
24. “飞蛾扑火”常用于比喻人们为寻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实际上飞蛾的这种行为是( )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不怕牺牲的行为 D.寻找光明的行为
25. 请你辨别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猪吮奶 B.蜜蜂采蜜 C.蜘蛛结网 D.猴子钓鱼
二、非选择题
26. 将下列成语与对应的行为用线连起来
27. (5分)为了探究昆虫都有趋光性,在确定研究课题前, (1)首先应该(?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
你提出的问题是: ?? ?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1种昆虫,如鼠妇、蚂蚁、家蝇等。设计检验这些昆虫是否有趋光性的实验。 (2)以下是某小组的实验方案: a.捕抓5只的蚂蚁;b.把蚂蚁放入一个黑色的纸盒(纸盒的一侧有一小洞口); c.把纸盒放入一黑暗的环境,并使小洞口一侧朝向光源;d.观察蚂蚁的行为并记录,重复数次,然后分析并得出结论。 请你指出该组同学的实验方案的两个不足之处:① ?? ② (3)上述课题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8. 连线题:(每题2分,共12分)
A.高温瞬时杀菌 a.黄曲霉
B.防腐剂保存 b.牛奶、啤酒
C.肝癌 c.链球菌
D.扁桃体炎 d.肉制品、饮料、酱油
E.孔雀开屏 e.学习行为 F.海豚表演 f.先天性行为
29. 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①金龟子遇敌假死 a. 繁殖行为 ??① ? ②雌鸟衔虫喂养雏鸟 ?b. 防御行为 ??② ? ③天鹅的按时迁徙 c. 社会行为 ??③ ? ④饿狗为食物而争斗 ?d. 攻击行为 ?④ ? ⑤蚂蚁间的分工合作 ?e. 迁徙行为 ?⑤ ?
30. 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寅验的基本方法,定成下列问题: 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B.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禽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受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提出问题是A :作出假设是B、:设计实验是C :完成实验是D :得出结论是E :表达、交流是F . (2)探究的第一步是要对事物作详细的观察.然后提出问题:第一步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 (3)小明设计实验的变量是糖. (4)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应放入多只蚂蚁进行实验如:l0只(. (5)小明在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排除偶然性,使实验更科学. (6)针对你自己的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作出假设: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实验设计: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软的食物和少许死去的小昆虫,把l0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预期结果:蚂蚁都聚集在放小昆虫的一端觅食.得出结论:蚂蚁爱吃小昆虫.
答案
一、选择题
1、 解析: 鸟类的迁徙行为是鸟类的本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答案: C
2、C 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关节腔分泌的滑液都是为了减小两骨之间的摩擦的,摩擦力小了,那活动起来才灵活。
3、 C
解析: 除了比较低等的动物外,如草履虫等,属于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存在反射,更不存在学习行为,因此草履虫没有学习行为,动物一般都具有学习行为,AB错误;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和求得配偶,适应复杂的环境,C正确;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
4、A
解析:筑巢是鸟类繁殖过程中的本能行为,是鸟类生来就有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5、B
解析: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6、 解析: 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而猴子骑车、谈虎色变、老马识途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答案: A
7、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8、 解析: 繁殖行为是指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育雏等。求偶是动物繁衍的前奏,也是动物种群自我选育、优育的基础。在繁殖的前期,丹顶鹤以优美的舞姿来招引异性属于求偶行为。
答案: A
9、A
解析: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和黑猩猩取食香蕉都是后天形成的学习行为,红雀喂食是红雀的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10、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先天性行为的理解。根据题意,幼蛙的捕食行为是天生就有的能力,它不需要生活经验或是模仿学习,是遗传物质所控制的,应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答案: C
11、 解析: 刚孵出的小蝴蝶就会飞这是生来就会的动作,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答案: A
12、D 试题分析:A、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将两骨牢固地连在一起; B、海豚顶球表演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C、通讯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蜜蜂是通过舞蹈传递食物信息的; D、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雌蚁(就是蚁后,是专职的“产卵机器“)、雄蚁(与雌蚁交配)、工蚁(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和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具有社会行为.
13、B
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行为的理解。第一个偷喝牛奶的大山雀是偶然打开瓶塞的,并不是生来就会的,其他大山雀是通过模仿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这样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都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14、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B、黑猩猩用蘸水的树枝钓取白蚁、C、大山雀偷喝牛奶、D、黑猩猩利用箱子垫高自己获取香蕉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选项A、失去雏鸟的母鸡照顾小猫,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A.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5、B
解析: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主要起调控作用的是神经系统。
16、D
解析: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17、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表可以看出;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少,被吃掉的比率越大。故选: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18、B 试题分析:防御行为是指不同种动物之间为保护自己,防制敌害。繁殖行为是指与繁殖有关的行为,异性的识别,求偶、筑巢、产卵、孵卵及育雏,鸟类的后代主要是由母鸟担任育雏工作,保证雏鸟的食物供给,可见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绘了母雏进行育雏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故选项B符合题意。节律行为是指动物随着地球、日月等的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主要有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即迁徙),潮汐节律等;社会行为的特点有首领、有分工合作,如蜜蜂、蚂蚁、狮子、狒狒等都有社群行为。
19、D
解析: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不同意义。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的。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20、D
解析:斑马遭遇捕食者时的反抗行为,属于防御行为。头向内围成一圈不是斑马生来就会的,而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学习行为。
21、D 试题分析:A、鸟类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错误,B、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错误, C、这种行为与鸟类适应飞行生活无关,错误,故A、B、C都不符合题意; D、鸟群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动物的声音、动作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动物语言,所以发现敌害时,鸟的狂奔、扑翼等动作起到了 传递信息的作用,正确,符合题意。
22、 【答案】B 【解析】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的分类.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断落部分还能做屈曲运动.目的是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获得途径.
23、C
解析:根据题意,幼蛙这种行为是天生就有的能力,它不需要生活经验或是模仿学习,是遗传基因所控制的,应属于动物本能的行为。
24、B
解析:飞蛾扑火是飞蛾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25、D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小猪吮奶、蜜蜂采蜜、蜘蛛结网都是生来就会的,所以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猴子钓鱼不是生来就会的,而是后天学习得来的,不属于先天性行为。
二、综合题
26、 A-------b B-------d .? C-------c.? D-------a.?? E-------e 试题分析:蜘蛛结网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取食行为;蜻蜓点水是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乌贼放墨是为了躲避敌害,属于防御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迁徙行为;蚂蚁搬家属于社会行为,群体内有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27、 【答案】(1)A;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 (2)①无对照组;②无重复实验; (3)实验法和观察法. 【解析】 试题分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对昆虫的生活有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昆虫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昆虫对环境的选择,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光对昆虫的生活有影响.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确定的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设计实验: a5只蚂蚁 b把这5只蚂蚁放在一个暗室内,一黑暗的环境,并使小洞口一侧朝向光源; d.观察蚂蚁的行为,然后得出结论. 还应重复上述实验3~5次. 从而得到:该组同学的实验方案的两个不足之处:①无对照组,②无重复实验 实验现象: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 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一般蛾类和蚊子有趋光性. (3)上述课题用了实验法和观察法两种方法. 故答案为:(1)A;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 (2)①无对照组;②无重复实验; (3)实验法和观察法. 考点:此题考查对探究的一般过程的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8、 【答案】A-b? B-d? C-a? D-c? E-f? F-e 【解析】 考点:生物的基本常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菌落及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食品的腐败原因;癌症的危害.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常识,思考解答. 解答:解: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上述材料中,A.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属于提出问题;B很明显是作出假设;C为制定计划阶段;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为收集证据;E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2)探究的第一步是要对事物作详细的观察,然后提出问题; (3)该实验探究蚂蚁是否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变量是糖,设置加盐一组作为对照; (4)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蚂蚁数量少,偶然性较大,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5)实验时,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误差,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 (6)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实际实验如下:作出假设: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实验设计: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软的食物和少许死去的小昆虫,把l0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预期结果:蚂蚁都聚集在放小昆虫的一端觅食.得出结论:蚂蚁爱吃小昆虫.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学年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 第5单元 第2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单元测试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