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如何写作训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审题指导训练的内容进行作文命题的审题指导训练,在审题内容方面,通常要帮助学生根据题目辨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写作范围
就是根据题目的文字信息了解其所要求的内容范围,从题目中看出主题包含多少材料,能区分出命题属“宽题”还是“窄题”。例如《坚强》和《地震后的感想》这两个作文题目,前一个题目的写作范围较宽,可以写“5.12”地震以后的坚强,也可写遭遇冰雪灾害后的坚强,还可以写日常生活中完成自我超越的坚强;后一个题目的写作范围则有了明显的限定,它要求学生只能选择与地震有关事件来写作。在辨明了题目所需材料的范围大小后,还要确定文章应该写什么,例如写人、记事还是状物,是写一人一事还是写多人多事,才不至于文不对题、离谱走调。
2、把握写作重点
就是能够从题目中领会作文是否需要表现一定的思想。《坚强》这个题目要求作文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就是在作文中要表现出人在遭遇意外事件时所表现出的“坚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地震后的感想》这个题目在确定了选择与地震有关的事件范围后,则可以自由选择作文的主题思想,例如可以写地震后的坚强,也可以写地震后的关爱,还可以写地震后的救援……其他一些题目也是同样的道理。例如《星期天》和《有意义的星期天》这两个题目,《星期天》没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要求,学生需要自己确定作文的主题,例如“有意义的星期天”、“繁忙的星期天”、“快乐的星期天”等;《有意义的星期天》则必须在作文中表现出星期天的价值和作用。
3、选准写作文体
就是能够从题目中揣摩文章需要采用什么体裁,是选择常用文体还是文学作品文体。在常用文体中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在文学作品文体中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例如《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日子》,涉及到人物、时间、过程,在人物的后面必然会有事件发生,在时间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地点,因此,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说“集体生活的意义”或谈谈“和同学们在一起”的重要性,但可能会出现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一但缺乏具体事例,文章就会空洞而没有说服力。《坚强》和《地震后的感想》这两个题目写成议论文比较恰当。因为《坚强》本身就是一个观点一份判断;《地震后的感想》是有感而发,它要求作文表达一种主张或一项号召。一般说来,根据题目确定文章体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判断:(1)如果题目涉及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过程等因素,可写成记叙文或基本为记叙文,如《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日子》、《重庆直辖十年见闻》;(2)如果题目要求说明一件东西的形状、性能、构造、用途,应写成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新笔盒》;(3)如果题目要求提出一种主张、一个观点、一份判断、一项号召,或要求驳斥、批判某种观点、现象等,则可以写成议论文,如《学生上网的利与弊》、《论哥们义气》;(4)如果题目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抒情味很浓而且很含蓄,就可以写成抒情散文,如《雨后》、《青春》、《路》。
4、决定写作人称
一般说来,选准了文体,人称也就随之确定了,因为人称与题目所要求的文体有关,如《我的同学》、《香港回归十年见闻》、《致校长的一封信》。记叙文多用第一人称;议论文、诗歌、散文多用第三人称;书信体多用第二人称。在一篇文章中,前后人称必须统一,不能随意变换。(二)审题指导训练的方法进行作文命题的审题指导训练,在审题方法方面,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审题的方法和分析审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辨析出作文命题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比较审题训练,是为了找出类似题目间的差异与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在精确分化题目的基础上把握题目的中心与选材的范围,避免宽题窄写或窄题宽写的不足,同时培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三个要素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逆境”和“顺境”是人们生活中的两种环境,与“成才”有重要联系,但不是决定因素,人的主观意志与毅力才是决定因素,因此,可以确定三者的关系为偏正关系,逆境和顺境都是成才的重要条件,但是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才,关键还在人的意志与毅力。因而这个题目应该围绕能否成才和怎样成才这一中心来论述。分析审题训练的教学法要点是虚实转换,即帮助学生寻找题目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实现虚写到实写的转换。例如《树木·森林·气候》这个题目,其作文中心应当重点阐述环境保护的问题;而《小草》这个题目,其作文中心应当从小草的精神来挖掘,可以转换为《小草赞》、《小草的烦恼》或《小草的心愿》来选材构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如何写作训练》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