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购物教学案例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购物》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出各种问题,并选择相对应的条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过程,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也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师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们走在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道路加宽,旧房改造。很多同学搬进了新家,哪些同学搬进了新家?(部分学生举起手)住进新家高兴吗?学生脸上挂着笑容,大声答到:高兴!教师继续向学生介绍:小明也要搬新家了,他和妈妈想选购一些新家具。看!他们来到了家具城,这里的家具真多呀!(出图:书柜213元;桌子42元;椅子12元;沙发680元……) (目的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面临的数学问题是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主动探索,掌握新知 教师先请一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里有哪些家具,分别是多少钱,然后请同学给小明作参谋,可以结合自己家里的情况帮小明选一选要买哪种家具,每种可以买几个,大约要用多少钱。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请学生进行汇报。学生马上投入到讨论中,设计出许多方案,教师巡视并且选择出需要的方案,请学生汇报。(学生举手非常踊跃) 生1:可以买2个书柜,放小明和爸爸妈妈爱看的书。大约用400多元,不到500元,因为2个250元是500元,所以2个213元不到500元。 生2:可以买一张桌子吃饭用,42元。 生3:还要给这张桌子配4把椅子,大约是40多元。 ……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与估算方法的合理。学生的想法得到教师的肯定,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1.教师请学生先来算一算买4把椅子的价钱?学生列出算式:12×4=? 学生开始计算,神态非常认真,计算后开始组内交流,有的算法引起了争论。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的方法,请学生进行板演并讲解。 方法1:2×4=8,10×4=40,40+8=48(元)。 方法2:12+12+12+12=48(元)。 方法3:
前两种方法,有部分学生使用,介绍后能引起全班同学的共鸣。重点讲解方法3:竖式方法。当板演此方法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后,可让其他的学生对竖式计算中不清楚的地方提问,有的学生问:4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数,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还有的学生问:48是怎么来的?…… 教师请学生讨论提出来的问题,并解答。(学生展开讨论并得出答案) 生1:4乘十位上的1表示4个10,所以得到的4应该写在十位上。 生2:用12乘4,要从个位算起,二四得八,个位上写8,再算十位,一四得四,十位上写4,所以得48。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究问题时,让学生自主研究,尝试将问题转化为已有知识进行解决,如课题的引出,请学生帮小明选家具并计算需要多少钱。在教学中学生出现了多种解法,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并且这一情境的设计,使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在单纯地计算,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在练习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计算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津门一日游、给小伙伴送礼物两个练习题的设计,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并且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最后设计的小结,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学生通过总结,认识自我,建立了学习信心,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效果较好。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购物教学案例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