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及其德育价值

本文由用户“shipeng_xie”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8-21 07:01:17 举报文档

以下为《论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及其德育价值》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杜威经验概念的理论核心

A. 经验概念的内涵与特点

杜威的道德教育哲学以经验概念作为其理论核心。经验概念包含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对立统一,具有优先性。在杜威看来,经验不仅仅是感知和感受的简单积累,而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经验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交流而形成的,主体通过积极的实践与客体相互关系,从而获取知识和理解。经验既是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和认知,也是主体通过实践行为与客体进行互动的过程。经验概念还强调了经验的生成性,即经验不仅仅是对已有经验的重复,更重要的是通过主体的实践行为创造新的经验。

B. 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基础

杜威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辩证法发展为“经验”的辩证法。在杜威的理论框架中,经验的辩证法是指经验中所包含的内蕴现实性与生成性、实践与理性、主体性与客体性三组对立统一的关系范畴。这三组关系范畴之间相互转化构成了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内蕴现实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指的是经验既是对已有经验的重复,也是通过实践行为创造新的经验。实践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指的是经验不仅仅是感性的,也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主体性与客体性的辩证统一指的是经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经验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杜威认为,经验概念的辩证法能够破除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局限,使道德教育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经验的辩证法立足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核心,探讨如何指导生活所为。通过经验的辩证法,道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筹划可能的生存图景,树立民主的伦理理想,回归生活世界,实现现实性与生成性、德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知性育德与实践育德的辩证统一。

总结:杜威经验概念的理论核心在于强调经验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对立统一,并通过辩证法关系范畴的转化来实现这种对立统一。经验概念的辩证法能够破除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局限,使道德教育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二、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关系范畴

A. 内蕴现实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

杜威认为,经验概念中的内蕴现实性与生成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范畴。内蕴现实性指的是经验的根源与基础,即个体的感知、感受和体验。生成性则指的是个体在经验中主动参与、积极构建和创造新的经验。内蕴现实性和生成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经验的辩证统一。

首先,内蕴现实性是经验的基础。个体通过感知和感受外部世界,获得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经验的起点,是个体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先决条件。通过感知和感受,个体获取了一系列的事实和现象,形成了对世界的基本认知。例如,一个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了解到火热的感觉,从而认识到火的危险性。

其次,生成性是经验的推动力。个体在经验中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还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个体通过主动观察、实践和思考,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物相结合,积极构建和创造新的经验。例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火的危险性后,可以通过制定安全规则、参加灭火演练等方式来积极应对火灾。

最后,内蕴现实性和生成性相互转化。内蕴现实性为生成性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生成性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内蕴现实性。个体在经验中通过主动参与和创造,不断拓展和深化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使内蕴现实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个体的新的认识和经验又成为了个体进一步生成的基础,促使个体不断从新的角度去感知和感受世界。

B. 实践与理性的辩证统一

杜威认为,经验概念中的实践与理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范畴。实践是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和实践活动,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过程。理性则是个体通过思考和推理,对经验和知识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实践和理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经验的辩证统一。

首先,实践是经验的基础。个体通过实际的行动和实践活动,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实践,个体能够直接接触和感知到客观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的真实认识和理解。例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火的性质和危险性。

其次,理性是经验的反思和整理。个体通过思考和推理,对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理性的思维活动,个体能够对实践中的现象和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从中提炼出普遍性的规律和原则。例如,学生通过对实践中发生的火灾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可以得出火的危险性与防范措施之间的普遍关系。

最后,实践和理性相互转化。实践为理性提供了经验和材料的基础,而理性则进一步加深和丰富了对实践的认识和理解。个体通过实践获得了新的经验和知识,而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可以将这些经验和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形成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理论。同时,理性的思考和推理也指导和激发个体进行更加深入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C. 主体性与客体性的辩证统一

杜威认为,经验概念中的主体性与客体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范畴。主体性指的是个体的主动性和个性特征,是个体对经验的主观主导和主动参与。客体性则指的是外部世界的客观独立性和客观规律性,是个体在经验中所面对和接触的客观事物。主体性和客体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经验的辩证统一。

首先,主体性是经验的主导力量。个体通过主观的意识和能动性,对经验进行主动的参与和塑造。个体在经验中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还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个体通过主观的选择和行动,将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相结合,对经验进行主导和塑造。例如,学生在面对火灾时,通过主观的选择和行动,决定采取何种防范措施。

其次,客体性是经验的基础和限制。个体在经验中所面对和接触的客观事物具有独立性和规律性。个体需要通过对客体性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实践和思考。客体性为主体提供了经验和知识的基础,同时也对主体的行为和选择产生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例如,学生在防范火灾时,需要对火的性质和危险性有准确的认识,以便采取合适的防范措施。

最后,主体性和客体性相互转化。主体性通过对客体性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个体通过对客体性的主观选择和行动,改变了外部世界的状态和形态,从而对经验进行主导和塑造。同时,客体性也通过对主体性的限制和约束,促使个体更加理性和客观地进行实践和思考,以达到更好地适应和理解客体性的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经验概念中的辩证关系范畴包括了内蕴现实性与生成性、实践与理性、主体性与客体性。这些关系范畴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辩证统一,构成了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在道德教育中,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辩证关系范畴,可以指导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和理解道德问题,以实现德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三、杜威经验概念辩证法的立足点与意义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的立足点与意义

杜威将经验概念作为道德教育哲学的理论核心,并通过辩证法探讨如何指导生活所为。经验概念包含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对立统一,具有优先性。杜威的辩证法可以破除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局限,提出道德教育应引导学生筹划可能的生存图景,树立民主的伦理理想,回归生活世界,实现现实性与生成性、德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知性育德与实践育德的辩证统一。

首先,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立足于将经验概念作为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存在。杜威认为,经验概念不仅包含了个体主体的特殊经验,还包括了普遍意义上的经验。他强调特殊性相对于普遍性具有优先性,即个体的经验是构建普遍性的基础。这一立足点使得道德教育不再是抽象的道德规范的灌输,而是关注个体的实际经验,引导个体通过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实践道德。

其次,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可以破除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局限。形而上学认识论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分析和归纳规律,而忽视了个体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杜威的辩证法则通过强调主体的实践和经验,将知识与实践相统一,使道德教育不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实践过程。通过实践的方式,个体可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并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最后,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指导。道德教育应当引导学生筹划可能的生存图景以实现现实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这意味着道德教育不仅关注当前的生存环境和需求,还应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和创造力。同时,道德教育应树立民主的伦理理想以实现德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通过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价值观,使其能够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做出平衡和选择。此外,道德教育还应回归生活世界以实现知性育德与实践育德的辩证统一。这意味着道德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道德原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立足点和指导。通过将经验概念作为核心,并强调特殊性与普遍性、实践与理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的辩证关系,道德教育可以实现现实性与生成性、德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知性育德与实践育德的辩证统一。这将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和需求,促进他们在道德领域的全面发展。四、道德教育中的德育价值

A. 实现现实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

杜威的经验概念辩证法强调现实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在道德教育中,实现现实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是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是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情境和问题,而生成性是指个体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来改变和创造现实。道德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在面对现实情境时不仅要认识和适应现实,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改变和创造现实。

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学生应被鼓励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验和项目研究等方式,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结合起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现实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这样的德育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改变现实。

B. 德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杜威的经验概念辩证法提出德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个体价值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尊重,而社会价值则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德育既要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又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学生应被引导去思考和认识自己的个体价值,并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和团队合作等方式,学生可以体验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这样的德育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成为有道德修养的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C. 实现知性育德与实践育德的辩证统一

杜威的经验概念辩证法强调知性育德与实践育德的辩证统一。知性育德是指通过知识和理性思考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而实践育德则是指通过实际行动和实践经验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和能力。德育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思考的培养,又要注重实际行动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学生应被鼓励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道德准则。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道德理论和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的德育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道德行为和实践能力。

在道德教育中,杜威的经验概念辩证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可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道德思考和实践行动。通过实现现实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德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以及知性育德与实践育德的辩证统一,道德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五、结论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及其德育价值的结论部分

杜威的道德教育哲学以经验概念为核心,通过辩证法探讨如何指导生活所为。经验概念包含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对立统一,具有优先性。杜威的辩证法可以破除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局限,提出道德教育应引导学生筹划可能的生存图景,树立民主的伦理理想,回归生活世界,实现现实性与生成性、德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知性育德与实践育德的辩证统一。

在道德教育中,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首先,实现现实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在现实中寻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生成新的经验和知识。其次,德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之一。道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在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最后,实现知性育德与实践育德的辩证统一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道德教育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道德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通过实现现实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德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以及知性育德与实践育德的辩证统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在道德教育实践中运用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发展自己,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上为《论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及其德育价值》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