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水的混凝机理与过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二章 混凝
混凝的去除对象
混凝可去除的颗粒大小是胶体及部分细小的悬浮物,是一种化学方法。
范围在:1nm~0.1(m(有时认为在1(m)
混凝目的:投加混凝剂使胶体脱稳,相互凝聚生长成大矾花。
水处理中主要杂质:粘土(50nm-4 (m)
细菌(0.2(m-80(m)
病毒(10nm-300nm)
蛋白质(1nm-50nm)、腐殖酸
1637年 我国开始使用明矾净水
1884年 西方才开始使用
混凝过程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水中胶体的性质
混凝剂在水中的水解与形态
胶体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
胶体的性质
一、胶体的稳定性
动力学稳定性:布朗运动对抗重力。
聚集稳定性:胶体带电相斥(憎水性胶体)
水化膜的阻碍(亲水性胶体)
两者之中,聚集稳定性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起关键作用。
二、胶体的双电层结构
动电位(电位:决定了胶体的聚集稳定性
一般粘土(电位=-15~-40mV
细菌(电位=-30~-70mV
三、DLVO理论
胶体的稳定性和凝聚可由两胶粒间的相互作用和距离来评价。由下列两方面的力决定:
静电斥力:ER-1/d2
范德华引力:EA-1/d6(有些认为是1/d2或1/d3)
由此可画出两者的综合作用图。
另一方面,胶体的布朗运动能量Eb=1.5kT
k:波兹曼常数,T:温度
Eb
以上为《水的混凝机理与过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