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3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长方形的面积(教材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探索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过程中,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思考程序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面积的知识,什么是面积呢?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1:物体的表面或者封闭图形的大小叫作面积。
生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展示方法。
师:怎么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地面的面积呢?
生1:我用面积单位去量。
师:怎么量?能具体说说吗?
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全铺满,数数有多少个1平方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
师:这个方法行吗?看来只要知道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就知道地面的面积了。那有没有比这种方法更简单更巧妙的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 用旧知识求长方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的长方形①。
师: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请大家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摆一摆吧!
生1:一共摆了6个小正方形,所发面积是6平方厘米
生2:每行3个小正方形,有2行, 所以面积是3×2=6(平方厘米)
2. 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然后将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为了使学生易于发现规律,需要将三个图形的数据重新确定一下,即图①长3厘米,宽2厘米;图②长5厘米,宽2厘米;图③长4厘米,宽3厘米。
学生分组操作,完成之后集体交流。
第一组:图①我们摆了6个小正方形,即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摆好后,我们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第二组:图②我们摆了10个小正方形,即它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摆好后,我们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
第三组:图③我们摆了12个小正方形,即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摆好后,我们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
投影出示结果记录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图①
3
2
6
图②
5
2
10
图③
4
3
12
(2)得出结论。
师: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这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要用长×宽呢?(板书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生:长有几厘米,就说明每排可以摆几个边某某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宽有几厘米,就说明可以摆这样的几排。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是一共摆了多少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所以用长×宽即可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师:你们真棒!
课件出示边某某为3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学生1:一行可以摆3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摆3行,所以面积是3×3=9(平方厘米)
学生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可以用边某某乘边某某计算,即3×3=9(平方厘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出:正方形面积=边某某×边某某.(板书)
3.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估计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试一试”的一组图形.
要求学生先说一说怎样来估计这些图形的面积.
生1:用1平方厘米大小的正方形与每一个图形进行比较.
生2:直接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
师:我们有这么多的收获,真好。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某某×边某某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教学反思
1. 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 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 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2.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 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领悟到了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3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