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马某某” ——幼儿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本文由用户“chen31321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4 19:13:47 举报文档

以下为《小小“马某某” ——幼儿心理辅导个案研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小小“马某某”

——幼儿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个案观察记录

西西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正在上小班。在接触两个月里我的初始印象中她是一个比较内向,对教师甚至有些躲避的小朋友。当我请她去喝水时,她摇摇头,不说话,当我问她时,她才会瞪大眼睛看着我 ,小声地说,“水太烫了。

随着我和她慢慢熟悉,她开始有了变化。早上会主动打招呼,喜欢和小朋友交往,经常能看到她在教室里像可爱的小麻雀一样快乐地跳来跳去的场景。同时,耳边也经常听到她大声地叫喊“老师”,然后,说出“他的杯子放错了/他们没有安静下来/他不跟我坐......”这样的话语。

她就像是一个小小“马某某”,在教室里到处发现别的小朋友的各种问题,然后“告老师。”在“告状”的时候,她总是不停声地叫“老师”,直到教师回应,并请她说,她才会说出具体内容。说明情况时,语句完整,语音清晰。或者,时长扮演教师的角色,对其他幼儿进行干预“指导”。在扮演教师角色时,她语言具有一定逻辑性,因果关系明确,“(因为)..会造成..后果,所以,不能这样做”。

午餐时间,西西见我在劝说同桌的小朋友不要挑食,于是,她一边一起劝说“老师,青菜不吃要长不高的”,一边微微昂起脑袋,一脸严肃,小眉头也皱了起来,在得到“我知道了”的回应的情况下,才继续吃自己的饭。

个案情况分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指出,3-7岁幼儿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具有单方面尊重权威,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行为好坏,而不是从主观动机,看待行为绝对化的,认为惩罚是报应,混淆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等特点。在该阶段幼儿常某某“告状”的方式来,不断推测“道德”的具体规则,肯定自己对道德的认识。西西在一日生活中,用“告状”的方式来确认“要好好吃饭”“不能打小朋友”的正确性,以及通过告别人的状的方式,显示自己是知道规则的。幼儿产生这样的行为表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对于西西来说有哪些呢?

该阶段的年龄特点:幼儿在该年龄阶段,这样的现象是普遍性的。但幼儿在中班是“告状”的高发期,西西在小班就已经出现这样的现象,体现了她在社会性、道德方面的发展,与同龄人相比是相对较快的。

家庭与幼儿园对比落差:家庭是幼儿长久生活的环境,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对象。根据家访及日常观察来说,西西的家庭对西西是比较宠爱的,西西在家也有说不完的话。而家庭与幼儿园的落差在于,在家庭中是多个家长倾听西西一个幼儿,西西的一言一行几乎时时刻刻都能得到充分的回应,西西的被关注的需要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而在幼儿园中,一个教师的关注要分配给多个幼儿,教师尽管已经尽量努力关注每一个幼儿,但对西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落差的。因此在潜意识里西西会做出各种行为,吸引教师关注。

幼儿本身个性特点:西西本身是一个活泼、大方的孩子,同时也有一定的责任心和正义感。她活泼、大方的个性使她愿意大胆地提出问题;她的责任心使她在遇到“他人的水杯没放好”等情况时,一定要自己调整好,认为别的“违背规则”行为都与她有关系,她有责任指出来;她的正义感,使她在遇到她认为不符合权威制定的规则,触及她对道德的认知时,她会急迫地用“告状”、纠正的行为去巩固、维护自己对道德的认知。

针对性策略

综上诸多原因,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是归属与爱这一层次的需要未被满足。西西从纠正别人的错误中 得到“我能纠正他们,我被需要着”的感受,从教师对事件的回应中得到关注,得到了“权威”的爱。西西被父母宠爱着,但宠爱,一定能让幼儿感受到并且满足与爱了吗?也许并不能,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的

家庭方面:家长们应该知道怎样爱幼儿,知道怎样使幼儿感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信你一定能很快把他们都吃掉”或者“***吃的可真认真,吃饭的时候,小嘴巴用来吃饭而不是说话,我真喜欢他!”

教育效果

幼儿的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立杆见影的。三周的时间对改善西西这一特点的来说,太短了。但是经过三周的引导,西西已经逐渐将获得对教师的注意放在首位,而是开始和同伴交流,一起玩耍,乐意与同伴商量、分享。之前西西在与幼儿游戏时,如果想要加入游戏,会直接一言不发加入或者抢东西,一旦爆发矛盾,比起与小伙伴商量更愿意直接向老师告状,由教师代替她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现在西西可以主动与小伙伴们商量,有礼貌地发起加入游戏的申请,愿意运用社交策略自己与小伙伴商量,而不是一味依靠老师帮忙处理问题。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小小“马某某” ——幼儿心理辅导个案研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