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对学校领导执行力的思考与认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对学校领导执行力的思考与认识
1、角色定位不清,执行中不作为。任何一位学校领导,都身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这也决定了学校领导、特别是中层干部要想当好管理者,首先要当好被管理者。学校出台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希望得到中层管理者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所以承担、服从、不折不扣执行永远是第一位的。余世维说的“执行没有借口”,是很有道理的。
2、意图领会不强,执行出现偏差。学校领导对学校制定的计划、措施要达到一致的认同,并在做事过程中不折不扣地贯彻学校意图。否则,就会在三个维度上影响学校工作:高度——学校的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速度——学校的计划在执行过程当中,经常延误,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计划的执行速度。力度——学校制定的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许多工作做的虎头蛇尾,没有成效。比如“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探讨,由于执行力的偏差,就严重影响了其高度、速度和力度。
3、开拓创新不够,执行缺少办法。主要表现为工作过程中不能灵活变通,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在执行中常产生疲劳、厌倦、懈怠的情绪,没有激情和活力。不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总是在想办法推诿责任。为什么现在有些学校的布局不合理、文化建设不能上品味,就与我们学校的领导开拓创新不够,执行缺少办法有关。
4、沟通激励不力,执行没有渠道。不善于与基层教师沟通,总是把自己凌驾于普通教师之上,使学校的意图和做法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对基层教师缺乏激励,不能充分调动基层教师的积极性、让基层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工作之中。比如学校的绩效工资方案,很大程度上需要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不厌其烦的与老师们进行沟通、交流与激励。
5、团队精神不够,抵消执行效果。一是任务“交集”症,中层干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任务“交集”,大家都懒得率先去做,等对方,观望意识强,领导和教师干焦急,影响学校政策、计划的推行。二是责任“失衡”症。“左顾右盼”怕给兄弟科室添麻烦,达不到责任的分担。比如学校的安全工作,应该是全体领导和教职工共同的事,而并不只是安全副校长和安全主任的事,缺少这种团队精神,学校出现安全问题就在所难免。
6、个人影响力不高,任务难以被执行。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如个性倾向、知识能力、性格、气质方面的影响力不高,就会降低其对学校教职工的影响,执行力也就高不起来。有些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在日常生活、日常工作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缺乏人格魅力,老师们怎么会有热情去执行你的工作呢
三、如何提高领导执行力
一般来讲,一个人的执行力高低受其本身思想觉悟、知识水平、素质能力以及各种综合能力影响。如何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我想有以下几点:
1、在敬业重德中,培养领悟能力:领悟能力是指:做任何一件事以前,一定要先弄清楚上司希望你怎么做,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开始埋头苦干,到头来力没少出、活没少干,但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想好了怎样做一件事,胜过草率地做十件事。
领悟能力源自敬业。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比教师更能严以律己,对工作更加精益求精;遇事换位思考,再反思;领悟自己,领悟他人,领悟人生,
领悟能力源自重德。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法规,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执行时以法治教;经常保持客观公正的处世态度,平常的心态,乐观的性情。
2、在参加活动中,培养文化执行力:学校首先应该注重文化建设。学校领导既要参与活动,更要组织活动。做到指挥得当、调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乐得轻松。
6、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判断能力:工作方案的执行,不可能完全走向预设之路,随着变化了的情况,要准确判断,冷静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向领导汇报。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处理的结果。因此,常常需要洞察先机,未雨绸缪。哲学家说: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就是说,判断一件事,要有全局思想,能纵横沟通,理清因果关系。从而努力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这是一种判断思维能力。学校中层干部虽然不是学校的决策者,但是应该义不容辞地为校长决策提供事实依据。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提炼出真实的信息,供校长决策参考。对教职员工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或改革中的一丝曙光,能洞察先机,及时予以抑止或张扬。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对学校领导执行力的思考与认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