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计划模板

本文由用户“hhudeng”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8 14:09:35 举报文档

以下为《授课计划模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授课日期

第13周 第2次课

授课时数

2节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 ) 讨论课( ) 实验课( ) 习题课( ) 其他( )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9.4 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的概念;

掌握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两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课程引入

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变量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其他现象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课程内容

一、指数体系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

统计指数体系,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在内容上具有一定联系,在形式上,具有一定对等关系的指数所构成的整体。

(二)指数体系的作用

1.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利用指数体系,可以分析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影响的程度和方向。

2.利用指数体系中各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互相推算

(三)构建指数体系的一般原则

二、因素分析

(一)因素分析的概念

因素分析,就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中各个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对现象总体总变动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各因素变动对现象总体总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数额。

(二)因素分析的种类?

1.按分析对象的范围大小不同,可以分为简单现象因素分析和复杂现象的因素分析

2.按分析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和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3.按影响因素的多少分,可分为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三)因素分析的步骤

1.确定指数体系2.计算各因素指标3.进行因素分析

三、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

(一)两因素分析(例题)



两因素分析





(二)多因素分析

总量指标的多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三个或三个以上。这里,我们以三因素的指数体系为例,来介绍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的因素分析方法,与两因素的分析方法基本一致,首先要构建指数体系,然后确定指数中各因素指数的编制方法,最后对总体总量指标,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进行因素分析。

消费税额指数=产量指数×价格指数×消费税率指数

四、平均指标因素分析

(一)平均指标指数的含义

平均指标指数就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同一平均指标的数值对比形成的指数。

(二)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



作业布置

章节习题。



教学后记

通过统计指数的学习,同学们对统计指数已有系统的理解与掌握,更要注重数据的分析。





授课日期

第14周 第1次课

授课时数

2节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 实验课(√ ) 习题课( ) 其他( )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



实验9-1

实验内容

1、某建材市场2001年和2002年销售数据如下:

品种

计量

销售量q

价格p







01年(0)

02年(1)

01年(0)

02年(1)



钢材

吨

500

530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基本工资+奖金)、奖金与基本工资比率、男女比例、高职称人员比重、平均工龄、平均应发工资;

(2)编制以性别、学历为分组标志的简单频次表和频次图(可用Excel中完成,并粘贴);

(3)编制以工龄、基本工资为分组变量的频次表和频次图(可用Excel中完成,并粘贴);

(4)编制以职称为横变量、性别为列变量的交叉表及复式条形图(可用Excel中完成,并粘贴);

(5)分析工龄与基本工资的关系。

?



?作业布置

章节习题。



教学后记

通过统计综合评价的讲解,让同学们对于统计知识体系有了整体的把握,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熟练。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授课计划模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