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XX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0 年**_*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考 1. 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须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中国水周”的宣传, 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 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2 分) 2.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 4 分)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岛似江南。”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 地描绘了XX的湖XX色【甲】据考证,古都XX既有XX、XX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 宽阔繁忙的XX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口。你也许会想XX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乙】 1 / 13 让我们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 (1)这位同学对文某某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 确的一项。(2 分) A.“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某某 xíng. B.“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应某某 bó. 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2)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①国家;②国都,京城: ③地域。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2 分) 答: 3.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同学们为这三个单元分别拟写了标题和引言。阅读文某某,完成(1)(2)题。(共 4 分) 第一单元 ① , 碧水润京城 古XX河的冲积与改道,为XX提供了肥沃的土地,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战国时期,蓟XX水系 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京杭大XX成为连接南北经济、保障京城物资输送的交通大动脉。今天,潮XX 水系承担着为XX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是首都的生命线。在XX 3000 多年的建城史、800 多年的建都史上, 这些水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滋养了古老的幽燕大地。 第二单元 ② ,生态治河湖 XX是一座人口超两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为保障城市供水,管理者着力建构多水源保障体系,并努力建设节水 型社会。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使上千万人直接受益,XX也连续十七年保持“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要保障水 资源,也要改善水环境。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问题,让许多河湖告别了“亚健康”,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明显 提高。**_*打好这场碧水保卫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第三单元 人水相亲,古都添画意 ①生态补水后的XX河重新焕发青春,绿头鸭、白天鹅逐水而来,给京城增添了勃勃生机。②经过治理的大运 河碧波荡漾,人们可以观赏白鹭在河面翩翩起舞,体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③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重见天日”, 河水清浅,弱柳XX,像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让人们感到别样的清新。④曾经被填埋地下近半个世纪的玉河,如 今穿街走巷,波光粼粼,宛如闹市中的一条玉带,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去处。 (1)同学们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标题的拟定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①源远流长 ②开源节流 B.①源源不断 ②开源节流 C.①源远流长 ②细水长流 D.①源源不断 ②细水长流 2 / 13 (2)第三单元引言的四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你认为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 分)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第③句 D. 第④句 4. 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2 分) ①“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是 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也是XX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②坚 持节水优先,并非简单地限制用水,而是合理用水,高效用水。③治理河湖,也并非单纯地治污补水,还包括用生 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让河湖成为人们的幸福源泉。④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节约用水,助力 首都水资源保障。⑤请和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共绘幸福河湖画卷,让首都XX水韵绵长。 答: 5.通过筹办“京华水韵”展览,同学们对 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有了真切 的感受。请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出你的感受。(2 分) 答: 二、古诗文某某(共 17 分) (一)默写。(共 4 分) 6. 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XX楼记》)(1 分) 7.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1 分) 8. 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 ① ,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 分) (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 9-10 题。(共 5 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① 的自然之景, 抒发了 ② 之情。(2 分) 10.孟某某《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分) 答:_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 11-13 题。(共 8 分) 3 / 13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某某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某某?”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某某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某某。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某某。【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某某.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 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某某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 击敌人了。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某某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 分) 材料一 4 / 13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某某。郑某某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某某,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 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XX子·l>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 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某某?”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某某QR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某某]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 ⑥[却 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某某。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答: 三、名著阅读(5 分) 14.读书,如果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深入思考,就会更好地理解作品。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名著的内容,说 说对此读书经验的体会。(100 字左右) 答: 四、现代文某某(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17 题。(共 7 分) 材料一 XXXX,即市区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属于“首都功 能核心区"的主体部分。历经元明清三朝规划、建设和完善的XXXX建筑群, 堪称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最核心的是“1+4”的城市格局,正 如图 1 所示:一条中轴线居中, ① 、 ② 、 ③ 、 ④ 四 重 城 廓层层拱卫并延展开去。 有古建筑研究专家高度评价**_*,认为XX城“所特具的优点主要 就在它那具有计划性的城市的整体”。因此,近年来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 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始终把加强XX格局整体保护作为主要任务,即将两轴(中 轴线和安.长街)、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历史水系等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材料二 位于南锣鼓巷地区的雨儿胡同是颇受游人喜爱的休闲去处。几年以前,这里和XX大多数胡同一样,私搭乱建 普遍,历史风貌破坏严重。经过整治提升,雨儿胡同拆除违建,修缮加固老屋,绿化美化院落,逐步恢复了老XX 胡同的风貌,这条背街小巷由此成为“XX最美街巷”。 5 / 13 如果说,大街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里子”。XX市前些年更多的是在治理“面子”,近年 来某某“里子”也纳入了重点治理范围,并制定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 年)行动 方案》,雨儿胡同的变化就是这一方案的实施成果之一。三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已完成 1674 条“毛细血管”的改 造,让背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未来三年,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计划完成 3261 条 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材料三 近几年,XX保护思路有了新发展,提出了可持续保护的理念。这一理念不提倡将XX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 而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让居民们更好地生活在XX中,使XX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 得到可持续保护。 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一,是在保护街区风貌的同时重视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如前门地 区近年来集中解决了街区内影响历史风貌的问题,改造地下管线,建设口袋公园,营造出“老胡同”里的“新生活”。 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二,是同步改善与街区空间相辅相成的文化环境,让胡同中的老XX味道更浓。XX四地区举 办的“报春”活动和“奔跑中寻找东四胡同记忆”的迷你马拉松活动,吸引居民广泛参与,让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入 现代生活。 如今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用得上暖气、空调、网络,看得见青砖、灰瓦、绿槐。这些变化说明。保护XX的 观念发生了转变,从简单的“为保护而保护”转向了综合协调的可持续保护。 15.根据图 1 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应填入的名称依次为 ① 、 ② 、 ③ 、 ④ (2 分) 16.材料三最后一段提到“保护XX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以下与转变之后的观念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 分) 【甲】将XX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发挥其教育功能。 【乙】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 【丙】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17.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XXXX保护的原则有: ① 、 ② 、 ③ (每空限 10 个字以内)(3 分) (二)阅读《抬头看见花》,完成 18-20 题。(共 10 分) 抬头看见花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 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 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称它为“梅”,大概是它开在冬 天吧。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 “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 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伏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精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 6 / 13 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某某,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 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 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脚在农家屋檐下不同的角落,上 面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撞.进门来的春 天。 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 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地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 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 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 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 都.花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成为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 植物,到冬XX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 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 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 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的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 不如做成花儿,让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 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地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 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和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 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用它们做出的花 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 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 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某某。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薄片,翻卷开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 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某某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 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 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⑧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 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树花开常常被急骤的风雨打落,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 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 7 / 13 开花,让石头开花…… (取材于张XX的同名文章) 18.文章写了很多“花”。这些“花”既指自然界的鲜花,如长寿梅、玉兰花:也指 ① 如纸花、木某某:还指 ② ,如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进城务工的夫妇。(3 分) 19.文中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加点的动词中任.选.一个,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3 分) 答:________ 20.纸花、木某某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花,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花?请结合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 分) 答: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共 7 分) ①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抗疫 阶段性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制度的优势和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实力,也与中国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和 服从大局的意识息息相关。 ②敢于担当的精神,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担当意味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能 将国家、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疫情期间,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戳中了人们的泪点:钟南山院士靠在车 座上闭目小憩,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这是因为钟老匆忙奔赴疫区,没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位 84 岁的老人,不 亲赴抗疫一线本无可厚非,但他首先想到的是为抗疫尽自己的力量,不顾劳累与安危,毅然决然奔赴疫区。从年事 已高的院士专家,到 90 后、00 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他们面对疫情义 无反顾,坚定前行,承受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对人民 的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为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 守护了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③抗疫英雄敢于担当,奋战在前线,广大民众也自觉服从大局,为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疫情突发 正值春节假期,国家一声令下,全民响应,人们取消了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和各种聚会,克服困难就地隔离。XX 人民、**_*,顽强不屈,为阻击病毒做出巨大贡献。他们面对离汉离鄂通道关闭后交通停滞、城市“停 摆”,克服了近距离接触病毒、物资紧张以及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困难,服从大局,咬紧牙关,团结坚守。在这场伟 大的抗疫战争中,英雄的XX人民、湖北人民将载入史册,为人们 所铭记。 ④医务工作者等抗疫一线的广大勇士逆行出征,不惧牺牲,用血肉之躯构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他们是栋 梁,体现了敢于担当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智慧的双手 和纯洁美好如花的心灵。 【解析】内容与主旨结合,写木某某纸花是为了表现这些花的创造者,而这些人能够创造出这些花是因为对于生 活的热爱,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纯美的心灵。 四(三) 21.【答案】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 12 / 13 【解析】明确文章的结构,开篇提出论点: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第 二段用钟老的事例证明了敢于担当的精神;第三段用全国人民、湖北人民、XX人民的事例证明了服从大局的 意识;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并且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总结了敢于担当的精神,第二句总结了服从大局的意识,因 此该句应该整合两者进行总结。 22.【答案】丙 【解析】【甲】中心论点应该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 【乙】第②段某某说明中国人民有担当的精神,没强调是否与年龄有关。 23.【答案】材料说明了中国人民通过传统卫生干预抗击疫情,这种方法前提是公众的集体意识,及服从大局的精 神。从文章中同样能够看出,这种“国家一声令下,全民立刻响应”的精神为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 贡献。 13 / 13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XX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