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身体和主体

本文由用户“0喵静静”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8-29 05:49:43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世界、身体和主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主体性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主体性的理解主要建立在心灵和躯体的二元对立基础上。这种理解使人们难以把握世界和身体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性是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能力。然而,人们往往将主体性的理解建立在心灵和躯体的二元对立上。心灵被视为意识和思维的源泉,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而躯体则被视为肉体和感官的载体,是客观存在的一部分。这种二元对立的理解方式使人们难以理解世界和身体的关系。

然而,世界实际上是人通过身体与自然建立的意义关联系统。人们的认识对象是从世界之中凸显出来的。身体与躯体是不同的概念。躯体是指人们在各种身体模式中所理解的身体,它是客观存在的一部分。而身体则是主体性的一部分,它与世界互动并通过这种互动确立了世界的统一性。身体的运动具有身体图式,它不仅与世界互动,还通过这种互动来确立了世界的统一性。

人们难以理解世界和身体的关系是因为受到了拜物教思想的影响。拜物教思想将物品崇拜为神圣的存在,认为物品拥有超越人类的力量和意义。这种思想让人们忽视了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导致了对世界和身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的困难。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了人的身体的要素。他指出,人对内在自然的恐惧导致了心灵和躯体的对立。然而,马克思将人的世界还给人自身,强调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他认为,人通过身体与自然进行互动,建立了意义关联系统。这一观点为化解心灵和躯体对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主体性的理解主要建立在心灵和躯体的二元对立基础上。然而,这种理解使人们难以把握世界和身体的关系。通过认识到世界是人通过身体与自然所建立的意义关联系统,并借助于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二、世界是人通过身体与自然建立的意义关联系统世界是人通过身体与自然建立的意义关联系统。人们通过身体与世界互动,从而认识世界并从中凸显出了一定的意义。在这个意义关联系统中,身体与躯体有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

首先,认识的对象是从世界之中凸显出来的。人们通过身体感知和经验世界,从而对世界进行认识和理解。身体是人与世界的媒介,通过感觉器官与外界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身体,人们能够体验到世界的存在和变化,从而产生对世界的意义和理解。

其次,身体与躯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身体是人的生理存在,是人体的组成部分,包括各种生理器官和系统。而躯体则是人通过身体所建立的一种身体模式,是人对于自身身体的理解和认知。躯体包括人对于自身形象、姿态、动作等的认知和表达。身体与躯体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人的物质存在和主体性的统一。

通过身体的运动和互动,人们能够建立起与世界的关系,并通过这种互动确立了世界的统一性。身体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身体图式,即人们对于自身身体的感知和理解。身体图式不仅是人与世界互动的基础,也是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的基础。通过身体图式的互动,人们能够在世界中建立起一种意义的关联和联系。

然而,人们难以理解世界和身体的关系,部分原因是受到了拜物教思想的影响。拜物教思想将物品和物质视为具有超自然力量和意义的对象,使人们将关注点过多地放在物质上,而忽视了身体和主体性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导致人们难以理解世界和身体的关系,无法认识到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和统一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了人的身体的要素,并将人的世界还给人自身的观点,为化解心灵和躯体的对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他指出,人对于内在自然的恐惧导致了心灵和躯体的对立,而通过重新认识和重视人的身体,可以消解这种对立,实现心灵和躯体的统一。马克思的观点为我们理解世界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启示和指导。

三、拜物教思想对人们理解世界和身体的影响

1. 人们受到拜物教思想的影响

拜物教思想是指将物品崇拜为神灵或者赋予物品超自然的力量和意义的一种观念。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拜物教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和崇拜,导致了对世界和身体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使得人们更加依赖物品,对物品的价值和重要性产生了过分的追求。拜物教思想使得人们将物品看作是满足欲望和追求幸福的关键,而忽视了世界和身体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2. 难以理解世界和身体的关系

由于拜物教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将世界和身体割裂开来,将世界视为物品的集合,而将身体仅仅看作是物质的存在。这种观念使人们难以理解世界和身体的关系,难以认识到身体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人们往往将自己的主体性完全置于物品之外,忽视了身体在认识世界和与世界互动中的重要性。他们更加关注物品的功能和外在价值,而忽略了身体在感知、体验和理解世界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拜物教思想的盛行也导致了人们对于自身身体的疏忽,忽视了身体作为主体存在的重要性。人们往往将自己的身体看作是一种工具或者是物品的附属物,而忽略了身体作为主体与世界的互动和联系。

因此,拜物教思想对人们的世界观和身体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人们难以理解世界和身体的关系,忽视了身体在认识世界和与世界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字数:246】四、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人的身体的要素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了人的身体的要素,这对于理解主体性和解决心灵和躯体对立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认为,人的身体是与自然直接相连的,它是人与世界互动的媒介和工具。身体是人与自然的纽带,通过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人可以与世界进行交流和认识。

马克思指出,人的身体是人的自然存在的基础。人通过感官与外界进行接触,通过运动与外界进行互动。人的感觉和运动是身体的基本属性,通过这些基本属性,人能够感知世界的存在和变化。马克思提出了“感觉的人”和“感觉的对象”的概念,强调了感觉对认识的重要性。感觉是人的身体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使人能够对世界产生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还强调了人的运动对认识的影响。人通过运动与世界进行互动,通过运动来改变和创造世界。运动是人的身体的基本特征,它使人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世界的变化中去。马克思认为,人的运动不仅是身体的自然属性,也是人的自由活动的表现。通过运动,人可以改变和塑造自己的身体,实现自己的意愿和目标。

马克思的这些观点突出了人的身体在认识和实践中的重要性。他强调了身体与世界的互动和统一,批判了心灵和躯体对立的观念。马克思将人的世界还给人自身,强调了人作为身体存在者与世界的关系。他的观点为人们理解世界和身体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以上为《世界、身体和主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