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信息技术2.0背景下教学设计稿纸
学校
XX民中
时间
7.6
年级
高一
学科
生物
备课教师
耿金龙
课题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评委
合计
平均
得分
信息化2.0
应用
能力点
序号
能力点名称
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2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3
微课设计与制作
教学设计
札记
课题
第三章 第四节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教
材
分
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中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既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与提升,又为第4章《基因的表达》作铺垫。本节教学的核心是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运用数学方法推算碱基排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的内容、认同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本节课通过介绍DNA指纹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奇妙应用,充分体现STS教育。
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比较喜欢发言,乐于探究。初中生物课本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中有关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DNA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功能,以及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等内容,已经使学生对有关的知识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和DNA指纹技术的应用,增进热爱科学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课
前
导
入
学
习
新
知
学
习
新
知
学
习
新
知
多媒体播放【情境素材】: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设置问题,引入新课: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由什么组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染色体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这是艾弗里和格里菲斯、赫尔希和蔡斯所证实的,那么,基因和DNA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研究这一课题。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资料1和3,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细胞中有几个DNA分子?几个基因?(1个DNA分子,多个基因)
2.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与基因数不同,说明了什么?(说明基因是一段DNA)
3.基因的碱基数远远小于DNA分子中的碱基数,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并不是随便一段DNA就称为基因。基因是一段DNA,但是一段DNA不一定是基因。)
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如下结论:基因是DNA分子的片段,DNA分子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互不干扰,互不重叠。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人脱氧核苷酸,其排列顺序代表的是遗传信息。
学生活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学模式,应当着重把握其明晰的教学思想,追求神似而不拘泥于形式。
本节教材提供了多个实例,通过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从实例中逐步得出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片段、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结论、最终获得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这一综合认识。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在进行资料分析时,一定要注重引导,不然学生看了资料后很难和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合理组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借助于数学方法、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物学问题。通过分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代表发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整节课下来,学生学的比较轻松的,气氛活跃,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