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判断力批判前言解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这里先天原则指的是一种基础,实际上也是一种先验论的思想,先天的一定是先验的,但先验的不一定是先天的,在康德那里,这种认识能力是作为一个既定存在出现的,这个来自先天的东西就是纯粹理性。(对于人是怎么有这种能力的,具体论述:康德指出,人类的理性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两种“直观形式”,这两种形式先于一切经验,并且是经验形成的前提条件。)批判其实就是一个寻找可能性和界限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认识什么是有边界的,边界之外就是我们不可知的范围,在这里的可能性与界限是两个并列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并存的概念,如果认识一个东西还有设想的余地,他就还没有到达边界,当可能性消失的时候,边界也就出现了。
2.当时只是对纯粹理性进行一个统领性的研究,并没有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区分开。
3.仅讨论认识能力,人能够通过先天的感性和理性的配合认识到自然界的现象,这是一个是普遍性的问题,情感与欲求能力是第一批判所忽略的个体性问题,
4.康德认为,理论认识能力,包括知性理性和判断力,但是从先天原则来讲,主要讨论的是知性。那为什么是知性呢?先天的建构性认识,指的是其本身足以给人带来知识,知性能力能够通过表象认识事物,形成一个概念,但感性、理性、判断力都做不到。
5.所有理论认识能力的部分都会强调自己对知识形成的重要性,但是呢,经过批判之后,剩下的只有知性。就比如以感性来说你看到一个苹果,你看到的是它的现象,一切和苹果相关的形容词都需要知性的参与和处理,才能够形成关于所谓苹果的知识。那么经过批判之后剩下的就只有知性只有依照知性的规律所形成的那些东西,即自然界现象的总和,这里说到的现象的形式也是先天的,比如现象是需要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规范而存在的,这一段主要传达了一个观念,人的知性为自然立法,
6.这里的批判指的其实就是知性,知性让所有纯粹概念都居于理念之下,康德又说理念(这个理念呢,它其实是属于理性的,所以可以理解为是理性的代名词)对于理论认识能力来说是越界的,也就是刚才说的理性对于知识的形成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康某某说了,他是必不可少的,他是有一种调节性范导性的作用,作用体现在哪里?
7.第一就是能够遏制知性的狂妄与自大,括号里的话表示知性能够找到人类认识现象的边界,后面这句话的意思是,知信试图将一切事物的可能性包括在内,也就是他觉得他能够认识到那些没有现象的事物,即理念部分,这个意思就是理性能够将知性限制在认识现象的范围内,现象之外你就不要去触碰了,因为你碰了可能会得到一些伪科学。
8.考察自然时,知性是没有完备性原则的,还是说苹果,比如知性只负责对一个苹果做限定,苹果是红色的,圆的能吃的,当这些概念足以构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指向,也就是说你看到苹果你就知道它是苹果,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这个时候知信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而至于苹果是怎么来的苹果有什么其他的用途,这些推理全部都是由理性来完成的,而且理信要追求的是所有关于苹果的可能,他要尽可能的追求一个知识体系的完整这也就是文中所说的促进一切知识的最终意图也就是获得最终的真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实际上这种最终意图可能永远是一种可以无限接近但无法到达的东西。
9.知性在认识能力中有独特的地位,为什么?因为他有建构性的认识原则,这里所说的一般的如此称谓的纯粹理性批判,指的就是对知性的批判,通过这种批判确定了其独占财产的合法性,针对其余一切追求者,也就是说在这种批判中通过与理性判断力的对比来凸显出了知性的独特地位
10.理性在实践领域中我自己独特的领地。在这里有必要梳理一下这个知性和理性的关系,因为可能前面说的比较乱知性和理性在不同的领域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不容易了所以在细节上的表述模糊也是不可避免的
25.从一种很难把握的原则中去引出判断力,去探讨判断力,可能不是无懈可击的,与他的前两个批判相比会有所欠缺没有那么清晰
26.这个判断力批判就是康德批判工作的结束了,三大批判就此完成然后他认为通过判断那批判之后他的那个哲学体系的地基就打牢了,那他接下来要做的肯定是建立并推广他的哲学体系,因为年龄的增长他需要尽快进行这个工作
27.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康德的学说体系里,只有两大部分自然的形而上学和道德的形而上学,对于判断力来讲,它起到的只是一个桥梁沟通的作用而不能成为一个专门的属于判断力的形而上学,这里呢基本就交代了三大批判之间的一个关系。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判断力批判前言解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