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税收竞争  

本文由用户“瓶啥范虾”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8-07 10:48:50 举报文档

以下为《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税收竞争  》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研究背景

在中国的地方政府间存在着激烈的税收竞争,这种竞争行为对于地方财政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缓解税收竞争,中国政府实施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旨在调节地区间的财政收入差距,促进地方经济的均衡发展。

然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对税收竞争的差异影响。通过研究,可以为完善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引导地区间的良性税收竞争提供重要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使用了我国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非对称反应模型,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税收竞争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税收竞争行为,主要以“竞次”特征为主,即地方政府之间通过降低税收水平来吸引资金和投资。而转移支付制度整体上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同时,研究发现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转移支付力度过高时,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高额的转移支付会让地方政府变得过于依赖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从而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此外,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对税收竞争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够发挥弱化地区间税收竞争行为的作用,即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其对税收竞争的依赖。而税收返还在考虑经济因素后则会加剧地区间的税收竞争,即地方政府通过返还税收来吸引投资,加剧了税收竞争。而专项转移支付则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主要用于特定项目的支出,对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影响较小。

最后,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从而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力度。这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够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其对税收竞争的依赖,从而促进地区间的税收竞争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于完善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引导地区间的良性税收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税收竞争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地方财政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推动地区间税收竞争的良性发展。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并分析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和不同类型转移支付对税收竞争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行为,以及转移支付的作用机制,可以为完善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引导地区间的良性税收竞争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标如下:

1. 确定我国县级面板数据是否存在显著的税收竞争行为,并分析其竞争行为的特征。通过对税收竞争行为的深入了解,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2. 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通过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非对称反应模型,可以评估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缓解效果,并揭示转移支付的非线性特征。

3. 探讨不同类型转移支付对税收竞争的影响。通过比较一般性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可以了解不同类型转移支付在缓解税收竞争方面的作用机制。

4. 检验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的激励效应。通过机制检验,可以评估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激励作用,进一步了解转移支付对税收竞争的影响机制。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完善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引导地区间的良性税收竞争。三、数据来源和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我国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的来源是国家统计局和地方财政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转移支付金额等。

首先,我们构建了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税收竞争行为和转移支付对其影响。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能够考虑地区间的时空依赖关系,并且可以更好地捕捉到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次,我们采用了非对称反应模型来分析转移支付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非对称反应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效应,并且能够考虑到转移支付对不同类型地方政府的影响差异。

在模型估计方面,我们使用了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来估计模型参数。同时,为了解决内生性问题,我们使用了工具变量法来进行估计,并且进行了相关的稳健性检验。

在控制变量方面,我们考虑了一系列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相关的因素,包括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行为等。同时,我们还控制了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以消除可能的异质性和趋势性。

最后,我们对模型进行了机制检验,以验证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的激励效应。我们使用了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通过以上的数据来源和方法,我们能够全面地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并为完善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引导地区间良性税收竞争提供重要的参考。四、研究结果4. 研究结果

4.1 税收竞争行为存在及特征

根据对我国县级面板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税收竞争行为。具体而言,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流入,往往采取降低税收的手段来吸引企业和个人。这种竞争行为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次”特征,即一个地方政府降低税收后,其周边地区政府也会相继降低税收,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局面。

4.2 转移支付对税收竞争的影响

我们进一步考察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制度整体上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转移支付的引入使得地方政府在税收政策上有了更多的灵活性,不再过于依赖降低税收来吸引资金流入。转移支付可以提供额外的财政支持,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满足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从而减少对降低税收的依赖。

4.3 转移支付类型对税收竞争的影响

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进行分析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够发挥弱化地区间税收竞争行为的作用。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对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财政支持,可以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减少地方政府对税收竞争的需求。然而,税收返还在考虑经济因素后会加剧地区间的税收竞争。税收返还是将一部分税收收入返还给地方政府,这会导致地方政府在税收政策上更加激进,加剧税收竞争的程度。专项转移支付对税收竞争没有显著影响。

4.4 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的激励效应

我们对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的激励效应进行了机制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转移支付的引入使得地方政府能够获得额外的财政支持,进而增加了地方政府参与财政支出竞争的动力。这表明转移支付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降低其参与税收竞争的力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我国县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非对称反应模型,考察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税收竞争行为,并且以“竞次”特征为主。转移支付制度整体上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转移支付力度过高时,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从不同类型转移支付的影响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够发挥弱化地区间税收竞争行为的作用,税收返还在考虑经济因素后则会加剧地区间的税收竞争,专项转移支付则没有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从而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力度。本研究的结果对于完善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引导地区间良性税收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五、研究意义和建议

5.1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完善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引导地区间良性税收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如下:

首先,本研究揭示了我国存在显著的税收竞争行为,并且以“竞次”特征为主。这一发现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政府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转移支付制度,来减少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从而提高税收利用效率。

其次,本研究发现转移支付制度整体上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这一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衡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减少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入而进行的税收竞争行为。因此,本研究为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这一结果提示政府在制定转移支付政策时需要考虑到转移支付力度的合理性,避免过高的转移支付导致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效应减弱。这对政府制定转移支付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

最后,本研究还对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对税收竞争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够发挥弱化地区间税收竞争行为的作用,但税收返还在考虑经济因素后则会加剧地区间的税收竞争,而专项转移支付则没有显著影响。这一发现为政府在制定转移支付政策时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5.2 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对于完善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引导地区间良性税收竞争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进一步调整转移支付制度,减少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具体而言,可以采取适当的转移支付力度,避免过高的转移支付导致地方政府对税收竞争的激励效应减弱。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以弱化地区间的税收竞争行为。

其次,政府在制定税收返还政策时需要更加谨慎。本研究结果显示,税收返还在考虑经济因素后会加剧地区间的税收竞争,因此政府可以在考虑税收返还政策时充分权衡各种因素,避免激发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最后,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转移支付的监管和评估。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政府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转移支付政策,以促进地区间良性税收竞争的形成。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揭示了我国税收竞争行为的存在,探讨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完善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引导地区间良性税收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政府能够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地区间税收竞争的良性发展。六、结论及展望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非对称反应模型,考察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我们发现,***存在着显著的税收竞争行为,且以“竞次”特征为主。然而,转移支付制度整体上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

同时,我们发现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转移支付力度过高时,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过高的转移支付会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性增加,减少了其对税收竞争的需求。

从不同类型转移支付的影响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够发挥弱化地区间税收竞争行为的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一般性转移支付更加具有灵活性,能够满足地方政府的各种需求,减少了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相反,税收返还在考虑经济因素后会加剧地区间的税收竞争,这可能是因为税收返还更加具有针对性,增加了地方政府之间争夺税收资源的动机。而专项转移支付则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专项转移支付的目的是为了支持特定领域的发展,而不是直接影响税收竞争行为。

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从而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力度。这意味着转移支付制度能够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地方政府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竞争,而不是过度依赖税收竞争。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对于完善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引导地区间良性税收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建议在制定转移支付政策时,需要考虑不同类型转移支付的特点和对税收竞争的影响,避免过高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应该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的监管和激励,以促进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的健康竞争。我们还鼓励进一步研究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优化,以提高其对地方税收竞争的调节作用。

以上为《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税收竞争  》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