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5 大自然的语言
***学校
段某某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
3.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初步感知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理”这一基本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时
1.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美图欣赏,激趣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欣赏几幅国画。
/
飘逸的春柳,袅娜的夏某某,激情的秋枫,傲岸的冬梅,四季之景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也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某某先生写的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归纳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2.速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
师:让我们走进文章,速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准备抢答问题。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师提示:提取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筛选信息的主要方法:①寻找段落中心句。②寻找设问式语句。③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
(生自由读课文,筛选信息,然后抢答)
预设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有: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3.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内容
师:同学们筛选信息快而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内容。
(1)学生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小组间交流,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预设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
2.体会文章生动、典雅、准确的说明语言。
3.初步感知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理”这一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明白并深入了解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体会了本文说明语言的严密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典雅。
二、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1.了解常见的说明顺序师:为了把介绍的对象说清楚以便被人接受,介绍事物或事理时,作者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说明顺序。同学们知道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生回顾相关知识后作答,师补充)
预设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内外、远近、高低、上下、左右、整体局部等方位顺序,介绍建筑物或者物品等。
逻辑顺序:按照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展开,如由总说到分说、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顺序,常用于介绍事理。
2.概括本文使用的说明顺序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结合刚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是科学家竺某某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文章启发我们: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而想要探索它,就要有科学精神,扩大科学知识储备,掌握科学方法,勇于探索科学奥秘。
2.布置作业
《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语言生动、典雅、准确,请同学们仿照其语言特点,自选生活中某种事理的某一方面进行阐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