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二课综合标准化练习 -学年统编版()高一政治必修一

本文由用户“fd871112”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0-19 04:26:21 举报文档

以下为《第一课、第二课综合标准化练习 -学年统编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课、第二课综合标准化练习

(时间:75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70多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人民及海内外华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理论道路

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④为实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说:“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这段话表述的核心内容是( )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阶级是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C.建立了国家就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D.有了国家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3.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有人说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②私有制的出现使奴隶主完全占有了生产资料和奴隶 ③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不是一个理想社会 ④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是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意义在于(  )

A.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B.国营经济一统天下

C.集体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D.公私合营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5.“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这段话最适合用于评价(  )

A.空想社会主义和人人平等原则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

D.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

6.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剥削代替了平等,专政代替了民主,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  )

①私有制的确立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奴隶主阶级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④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这说明这一理论( )

①目的是从经济角度指明资本家如何创造价值

②通过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主义的实质

③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④解决了无产阶级如何进行阶级斗争的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就是( )

A.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的需要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D.工业国同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借鉴苏联经验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完全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件大事是(  )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立

11.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  )

①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走中国自己的革命与发展道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中国共产党对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就是这种追求的具体表现之一。这一改造探索道路走完后(  )

①中国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②中国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中国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中国以较快速度完成了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压榨农民,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同时又与封建地主阶级盘根错节,共同压榨劳苦大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这表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

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②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各帝国主义争夺对中国控制的矛盾 ④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  )

①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②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③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④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实现了空想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但“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落出来的天才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体现了不少“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空想社会主义者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始终幻想通过思想宣传、典型示范、社会劝导等方式来实现他们的救世方案。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局限于道德上的谴责,对社会主义的论证局限于价值上的判断。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处于消灭之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一件大事。

如何理解“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一件大事”?

1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内根本扭转了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1953年8月,在财经会议上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中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

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这些都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

(1)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什么。

(2)有人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请结合材料二评析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①③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④错误。

2.A

解析:材料反映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即国家,体现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阶级的内涵,B不选。建立国家的目的是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而不是建立了国家就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同时,国家的建立也不一定使阶级矛盾缓和,C不选。有了国家不一定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D不选。

3.A 

解析: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不是一个理想社会,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历史的进步,①③正确;奴隶主完全占有了生产资料和奴隶说明不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错误;原始社会虽然没有压迫和剥削,但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不是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④错误。故选A。

4.A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A正确;当时,存在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排除B、C;D所述事项是1966年9月实现的。

5.B

解析: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B项符合题意。

6.B

解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剥削代替了平等,专政代替了民主,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②④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奴隶社会人类才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①观点错误。③强调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不是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表现,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B。

7.D

解析:剩余价值学说通过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②③正确。价值和剩余价值均是由工人创造的,①说法错误。这一学说并没有解决无产阶级如何进行阶级斗争的问题,④错误。

8.A

解析: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实质上就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A正确。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说法错误。无论是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还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实质上都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D说法错误。

9.A

解析:材料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②应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并不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③不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仍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④不选。故本题选A。

10.A 

解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A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立,都不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B、C、D均错误。故选A。

11.D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①错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进行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②错误。故选D。

12.B

解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飞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②③正确。《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错误。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不是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B。

13.C

解析:中国共产党对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走完后,中国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现代化还在路上,不是以较快速度完成了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①④错误。改造道路走完后,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②③正确。故本题选C。

14.A

解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①②正确。各帝国主义争夺对中国控制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次要矛盾,③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A。

15.B

解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①④入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并不是从人性的贪婪分析的,而是从制度层面去揭示经济危机的原因的,②不选。材料为揭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否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而且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不选。故本题选B。

16.A

解析: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①②说法正确。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发生在20世纪,而不是21世纪,③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错误。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①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体现了不少“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18.①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某某,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可从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这些都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可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角度分析。

20.(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因此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2)这种说法是片面的。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建立不是历史的倒退)。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压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资本家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工人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生记录册
  2. 关于专题学习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心得体会
  3. 社会工作者相关资料
  4.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二)_0
  5. 毛概简答(1)
  6. 思修简述思考题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7
  8.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9. 十九大报告中法治的论述
  10. 什么是社会主义
  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学习心得体会
  12. 期末模拟试题--学年统编版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复习(含解析)
  13.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学习心得体会

以上为《第一课、第二课综合标准化练习 -学年统编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