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八(上)文言文小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班别: 姓名:
文言文小测(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某某,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某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1)降大任于是人也( )
(2)人恒过( )
(3)出则无敌国(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孔子世家赞
《史记》
有之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某某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某某。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②,折中于某某,可谓至圣矣!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不能至"虽不能察,必以情 B.然心乡往之"烨然若神人
C.当时则荣"入则无法家拂士 D.想见其为人"此之谓失其本心
10.下列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某某留之不能去云。
11.请结合【课文链接】中的三则语录,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某某。(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自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班别: 姓名:
文言文小测(2)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某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某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某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某某,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任意东西( )
(2)望峰息心( )
(3)窥谷忘反(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某某 。
8.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某某”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 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 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某某,三写林某某。
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①。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②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
(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鸱枭: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②说(yuè)之:向他人炫耀夸说自己的才学。说:夸说,夸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所以求益耳"益慕圣贤之道
B.人疾之如仇敌"必有窃疾
C.恶之如鸱枭"恶能无纪
D.修身以求进"是进亦忧,退亦忧
10.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示出来。(3分)
见 人 读 数 十 卷 书 便 自 高 大 凌 忽 长 者 轻 慢 同 列
11.在文中作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班别: 姓名:
文言文小测(3)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某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2)怀民亦未寝 (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某某。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课外文言文阅渎(9分)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某某为余某某:“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竞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某某。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某某,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某某,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9.对画线句子“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翻译最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当时被桃花迷住,竞舍不得去湖上。
B.我当时迷恋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C.我当时被桃花迷住,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D.我当时迷恋桃花,竞舍不得去湖上。
10. 用四处“/”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歌 吹 为 风 粉 汗 为 雨 罗 纨 之 盛 多 于 堤 畔 之 草 艳 冶 极 矣。
11.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班别: 姓名:
文言文小测(4)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某某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良多趣味( )
(2) 至于夏某某襄陵( )
(3)属引凄异( )
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 绝]囟嗌职兀俨迹墒浼洹?/p>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某某”。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
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包 拯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某某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某某”。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某某。”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闻者皆惮之/肆无忌惮
B.不伪辞色悦人/未尝稍降辞色
C.虽贵/虽不能察,必以情
D.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臣本布衣
10.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拯 性 峭 直 恶 吏 苛 刻 务 敦 厚 虽 甚 嫉 恶 而 未 尝 不 推 以 忠 恕 也
11.包某某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选文,你认为包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别: 姓名:
文言文小测(5)
《答谢中书书》
陶某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某某,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某某,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某某:“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某某。②霁(j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某某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公被狐白之裘/同舍生皆被绮绣 B.今君不知也/其真不知马也
C.晏子入见,立有间/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D.疾者兼岁/必为有窃疾矣
10.文中画直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令 所 睹 于 途 者 无 问 其 乡 所 睹 于 里 者 无 问 其 家
11.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晏子和景公是怎样的人?(3分)
班别: 姓名:
文言文小测(6)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某某?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某某,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2)杂然相许( )
(3)投诸渤海之尾(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甚矣,汝之不惠!
9.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象虎
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成慑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①,取虎皮蒙之,出于牖②下,狐入遇焉,啼而踣。他日,豕③曝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④。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⑤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某某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⑦而死。
注释:①象虎:老虎的模型。②牖:窗户。③豕:野猪。④衢:大路。⑤驳:传说中的兽名,形象马,吃虎豹。⑥Tt:通“吼”,大叫声。⑦颅磔:头颅裂开。
9.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楚人有患狐者( )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或逢上怒甚/ 或异二者之为 B.故中辍耳/ 辍行甚远
C.善回人主意/ 陈康肃公善射 D.外皆严装已毕/ 惧其不已也
2.请用三条“/”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上 尝 得 佳 鹞 自 臂 之 望 见 征 来 匿 怀 中
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八(上)文言文小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