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配套讲稿XXXXX幼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XXXXX二XXXXX接送时间常用的沟通技巧

本文由用户“longlong_z”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2-21 18:46:10 举报文档

以下为《XXXXX配套讲稿XXXXX幼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XXXXX二XXXXX接送时间常用的沟通技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幼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二)

接送时间常用的沟通技巧

一早一晚,教师会和家长见面,抓住这一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能够增强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接送环节是家、园相互传递信息最快、最便捷的时刻。一个新教师,很有必要了解在接送时间常见的沟通话题和有效的沟通技巧。

第一节家长愿意听有针对性的评价

接送是幼儿教师每日必经的工作环节,见到家长该怎么说,说什么?实践证明就,家长愿意听到有针对性的评价。对比下面两个不同的案例:

“挺好的”为什么不好

王老师是个宽容的年轻教师,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她带的小班有30多个幼儿。每天放学,王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在教室门口欢送孩子。家长们常问起孩子的表现,对这样的问题,王老师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小朋友表现良好的,就回答:“挺好的。”另一类是有些不足,就说:“还行。”

可没想到到期末开家长会时,家长却对王老师提了意见。一位家长抱怨道:“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很长时间了。说真的,我现在对孩子在园情况很不了解。您看孩子每天幼儿园八个小时,接回家就只和家长呆上两个小时。孩子回家不太说幼儿园的情况,问老师,老师总说‘挺好的’,真不知这‘挺好的’到底好到什么程度,我们家长该为孩子做哪些准备?”言语之间,充满了地孩子教育的焦虑,对了解孩子在园情况的渴望,对‘挺好的’的困惑。这位家长的话,立刻引起其他家长的共鸣。

王老师没料到,那句原意是赞美的‘挺好的’竟然引起了不满,很想不通。

分析:家长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要求教师尽量反馈孩子在园表现、发展特点和水平,说些针对性强的评价。但是,教师却缺乏这种意识,使家长感觉到自己的需求与教师提供的服务质量之间存在差距,认为教师在马虎应对,因而对幼儿园的工作产生不满。

一分钟和三分钟

下午放学了,轩轩妈妈来到中班门口。她的孩子在小班经常被老师投诉,对孩子好动的毛病,她和家人都十分头疼。升上中班,换了张老师,不知道又要怎么挨说。

张老师这会儿正微笑着送孩子离园。看见了轩轩妈妈,马上把轩轩叫了出来,对轩轩妈妈说:“轩轩今天表现不错,原来只能坐1分钟,今天能坐3分钟了,很有进步呢。”轩轩妈妈一时不解,不知道老师是表扬

还是讽刺,看着孩子兴高采烈的,就跟老师笑笑,打声招呼就走了。

第二周,轩轩妈妈来接轩轩,张老师早就带着轩轩站在教室门口。轩轩举起一张画,兴奋地说:“妈妈,老师说我画得好!”张老师也笑着说:“今天画海洋世界,轩轩画得最认真,一直没站起来,你看,他的画上还有美人鱼呢!”轩轩妈妈高兴极了,她忍不住说:“张老师,您对我们轩轩真好,谢谢您。”

分析:轩轩坐不住,这是家长和教师都知道的问题。张老师针对这一点,对幼儿经常细致地观察,并及时表扬他在这方面的点滴进步。虽然开始只是从1分钟到3分钟微小的变化,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莫大的进步。把这些细微的进步及时告知家长,既让家长增强对孩子教育的信心,又再一次鼓励了孩子,一举两得。后来,轩轩果然有了明显的转变,教师不失时机,在家长面前大大表扬一番,使家、园沟通重新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平台上,日后的教育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

沟通技巧

1、避免只用“挺好的”、“还行”、“一般”这样模糊的词语来回答家长。

2、要适当给家长提一些教育建议。

3、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练一练

小明来到小班两个月了,午睡情况一直不理想。今天有些进步,在床上翻来翻去一个小时总算睡着了。放学时,小明妈妈来接他,问道:“我家小明今天午睡表现怎么样?”你该怎么回答?

第二节给予家长恰当的指引

育儿非易事,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很关注,但苦于工作忙碌或育儿知识不足,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很困惑。当这些家长诚恳地向老师寻求帮助时,我们需要耐心地倾听,并对他们给予恰当的指引。

发愁的妈妈

放学时间到了,张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等家长接孩子。冰冰和妈妈走出教室门口时,张老师发现冰冰妈妈脸色有些不悦。又听见她小声地抱怨:“真是,你爷爷自己不吃,都花在你嘴上了。”

第二天,冰冰妈妈来接孩子,刚巧冰冰上厕所去了。张老师随口跟她闲聊了几句。冰冰妈妈忽然说:“老师,我想问你个事。”张老师问她什么事,冰冰妈妈说:“我们冰冰上了中班后特别爱吃零食,还特别爱在回家路上买

我们也耐不住他磨,多少都会买一点。要是他爷爷来接,每次起码七、八块,前天最厉害,一天就花了十三块。其实呢,我们倒也不是说花不起这个钱,就是觉得好像多了些,毕竟还小,怕以后长大大手大脚。您说我们该不该给他买呢?”

张老师认真地听冰冰妈妈说完,说:“咱们这样您看好不好,您呢,今天回去先和他爸爸、爷爷奶奶商量一下,大家都说好了,统一口径,每天严格控制冰冰零花钱的数量。咱们多向冰冰说说爸爸妈妈挣钱不易,冰冰

是好孩子,我相信他会接受这个观念的,这也能让孩子自觉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然后给冰冰讲一些勤俭节约方面的故事;另外,您告诉冰冰,买零食吃的危害性,如一些零食不卫生,吃了会生病,还有对牙齿不好等等。”冰冰妈妈听了显得很高兴。最后,张老师还说:“我们在幼儿园也组织相应的活动,帮助冰冰克服吃零食的毛病,配合你们的教育。您看行吗?”冰冰妈妈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

沟通技巧

1、认真倾听

家长主动把育儿的烦恼告诉老师,并向老师寻求帮助,这说明家长对老师是信任的。这时,我们不要急于判断下结论,而是认真地倾听家长的叙述,不要随便打断家长说话。目光要注视对方的眼睛,在倾听的过程中常常用“嗯、哦、对”这样的字眼表示正在仔细听。根据家长的倾诉,巧妙答复与引导。教师越是乐于倾听,家长就越愿意交流。

2、用“咱们”式的用语拉近沟通的距离,取得家长的信任。

3、积极提出育儿的建议,帮助家长共同解决问题。

练一练

小勇不爱喝水,你经过了解发现,小勇家人误认为牛奶有营养,果汁也是营养学家提倡喝的,就用这些饮品代替喝水。运用你所学的幼儿保健知识,劝说小勇妈妈,不要用果汁、牛奶代替喝水。

第三节“告状”的艺术

“告状”几乎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做过的事。不过,“告状”的效果往往与教师的语言沟通水平,有很大联系。所以,作为一个新教师,学会一些“告状”的基本技巧,对工作是很有利的。对比下面两个不同方式的“告状”。

直白的“告状”

强强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时常要给老师添点麻烦。今天强强玩水把洗手间弄得“水漫金山”,还把小朋友洗手用的肥皂全部扔进了小便池里。老师生气极了,因为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了。而且已经多次教育过强强: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肥皂不是玩具,不能玩。可强强总是不听。于是,在强强妈妈来接他的时候,老师忍不住告起状:“强强妈妈,强强这孩子真是

不听话,整天闯祸,你看,今天他又再厕所里玩水,弄得厕所里全是水,还把洗手用的肥皂全部扔进了小便池,你要好好教育教育他。”强强妈妈听了老师的话,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看得出来她有些不高兴。随后她忍住怒火,一把拉过站在一旁的强强。强强低着头,一声不吭地跟着妈妈离开了教室。

委婉的“告状”

欣欣喜欢玩洗手液,他经常把盥洗室里的洗手液按出许多,然后搓出无数的泡泡,玩吹泡泡游戏。

这天,欣欣又趁老师不注意,把一大瓶洗手液全都挤进了洗手池,玩起了吹泡泡游戏。老师非常生气,但仍然耐心地了解了情况。在欣欣妈妈来接欣欣的时候,老师说:“欣欣妈妈,欣欣最近可喜欢帮老师做

事情了。他在家一定也帮您干活吧。”欣欣妈妈笑着说:“是的,经常在家抢着帮忙做事情,什么做事情啊!还不是想玩,总是好心办坏事。”“是的,”老师接口说,“今天,欣欣想帮王老师清洗洗手池,结果把所有的洗手液都挤在了里面,弄得厕所里全是水和泡泡,他玩泡泡玩得开心极了,连活动都不想参加了。我对他说,帮王老师做事情是好的,但不能把洗手液全挤掉,洗手液是给小朋友洗手用的,这样一来,

没有了多可惜。下次不能再这样了。”听了老师的话,欣欣妈妈连连点头:“老师,你说得对,批评得对,我会和欣欣再说一说的。”

第二天,欣欣妈妈送欣欣来上幼儿园时带来一瓶洗手液,说是专门买来的,让欣欣给大家赔礼道歉。

沟通技巧

很明显,从家长的反映来看,第二个案例中教师“告状”比较成功。第一个案例中教师没有考虑幼儿做事的动机,在批评的语言上,采取了针对幼儿本身的错误方法。在告状的策略上,只贬不扬,使家长羞愤不已。这对幼儿的教育非常不利。第二个案例则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方式,让家长心悦诚服。

1、真诚沟通,注意语气

教师要抱着一种真诚、爱孩子的态度,与家长共同来商讨如何解决问题,教育孩子,而不能给人以一种发泄心中对孩子的不满、责备孩子、教育家长的感觉。因此,教师在告状时应该是心平气和的,语气、语调是平缓的,语速是不快不慢的。

2、先肯定幼儿事件中的优点,再反映情况

孩子的调皮往往出于好奇、好玩,有探索、观察的用意。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说“孩子今天本来想......,但是......”的语气。这样可以使家长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了解孩子的缺点,并且承认孩子的缺点。

3、在“告状”时与家长一起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指出他积极的一面

如案例2中欣欣把一瓶洗手液全都用来“玩”,他的本意是想帮老师洗洗手池,但玩的成分更多,结果浪费了洗手液,扰乱了教学秩序。这样的“连帮带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分析了原因,肯定新新的出发点是好的同时,老师也指出了不对之处,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就能使家长更容易接受一些。欣欣妈妈在欣然接受老师“告状”的同时还主动进行了赔礼道歉。

4、对待孩子的缺点问题持理解、宽容的态度,以此作为反映情况的立足点。

练一练

君君是个调皮的孩子,今天上音乐课时因为和小朋友抢座位而打了别的小朋友,老师及时教育了他,后来又有小朋友和他抢座位,君君在老师的暗示下把座位让给了别人。下午放学时,妈妈来接他。妈妈问老师:“君君今天调皮了吗?”老师怎么说呢?

第四节调皮孩子的家长也需要鼓励

幼儿各有天性。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都会有部分调皮孩子。他们非常活泼好动,常令人头疼。这些孩子的家长多数也知道孩子的表现,无奈缺乏科学的教养方式或充足的教养时间而显出对孩子的行为束手无策。作为家长,在每日的接送时间里,他们不得不经常忍耐来自各方的压力(如教师、班上其他幼儿家长)。不过,如果我们只懂得用告状的方式向他们表达对孩子的评价,时间长了容易使家长麻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也需要鼓励

新新调皮捣蛋,每天都会惹不少麻烦。好在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主动向我询问孩子在园的表现,我也如实地向家长说了新新的情况。可是慢慢我发现他也有优点,如爱劳动,有强烈的表现欲。于是,有一天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新新。家长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从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后来,我发现新新变得积极、认真了,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但我知道只有幼儿园的影响不会这么大,家庭的配合时至关重要的。我询问了孩子的妈妈,她激动地告诉我:“上次你表扬我们家新新,这是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两年多第一次受表扬,你知道我心里多高兴吗?以前孩子刚上幼儿园,老师向我反映他的不好时,我还有耐心去慢慢开导孩子。可是老师还是不断地向我告状,我的耐心慢慢地也没有了,我经常控制不住地打孩子,孩子也产生了逆反心理。

当老师再向我告状时,我也变麻木了,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改变不了了。前段时间,你表扬他,我似乎又看到了希望。我采用正面鼓励的方法,配合幼儿园对他进行教育,没想到他进步真的很快。”

听了家长的一番话,我感慨万千,其实家长也是需要鼓励的。

沟通技巧

中华民族从来都重视集体观念,重视遵守纪律。从幼儿园起,这种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光是老师觉得头疼,家长也往往觉得很烦恼。所以教师应该:

1、从多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从更多的细处挖掘孩子的优点。

2、在接送时间主动告诉家长,使家、园沟通的效果事半功倍。

练一练

调皮的大勇今天打翻了兰某某的汤某某,老师手忙脚乱收拾的时候,大勇拿出自己的备用裤子要给兰某某,裤子太大,结果小朋友都笑了。请你作为老师向大勇妈妈说说他今天的这个特殊表现。

第五节当家长对老师发牢骚时

现在许多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对孩子受教育环境的重视程度一般都比较高。但是,许多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并不了解,也不是全部接受。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质疑,听到家长的牢骚甚至指责。这时候,教师的沟通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化解误会还是加深间隙,往往就在几句话中。

沟通发生在家、园冲突之后

这一天时我的早班,利用来园的时间我正和一些家长进行短暂的交谈。我们的谈话被刚来的妞妞爸爸打断了:“你们幼儿园时怎么回事?老给我们家长增加负担。我自己是开汽修厂的,妞妞妈妈上班又忙,哪有时间给你们做这做那的。昨天孩子又缠着我们做了一晚上喷气火箭。”一连串话表达了他的不满之情。我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昨天我们班的王老师组织了一

次科学活动“喷气火箭”,小朋友们非常感兴趣,但由于材料有限,很多小朋友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于是老师提议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家自己制作,并把作品带来。妞妞回家后就找来雪碧瓶、气球、长线等自己制作,家长怕危险又怕弄得乱糟糟的,就替孩子做了,同时又觉得很麻烦,于是向老师发起了牢骚。

一个原本想发挥家长教育资源、让孩子在家庭中延伸到科学领域的好事,反而

引发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仔细分析后,我发现这个偶发事件反映出三个问题:

一、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不够。

二、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求知心理,认为是瞎胡闹,缺乏指导方法。

三、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没时间陪孩子玩这些。

后两点与我们平时宣传指导不够有很大关系。

沟通技巧

1、先了解情况,并主动让步,向家长致歉,使家长的怨气缓解下来。

2、用平和的语气语调解释事情的初衷。

3、挖掘孩子的优点或在事件中表现好的地方,多给予肯定。

4、引导家长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可代替性,让他们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生气的妈妈

今天,班上的童童过生日,孩子们都很兴奋,围着童童又是祝福又是唱生日歌,教室里洋溢着欢笑和喜悦。

聪聪和坐在一起的几个男孩子一直在不停地推来搡去,不时发出怪叫声。老师看了看他们几个,做了一个“不可以”的动作手势,聪聪看到了老师的提醒,便停了下来。可是没过多久,教室的一角又传来了嘻嘻哈哈的嘈杂声,扰乱了正在进行的“祝福大奉送”,一些孩子捂着耳朵叫到:“听不见了!听不见了!”老师一看,又是聪聪他们几个,还是老样子。老师有些生气了,决定延迟他们的满足,即先不让他们吃蛋糕,让别的孩子先吃。看着其他小伙伴们个个吃得津津有味,聪聪他们几个早已没有刚才的调皮劲儿,有些沮丧。这时老师走过去对他们说:“知道吗?今天童童有些伤心,因为她没有收到你们的生日祝福。刚才你们只顾自己闹着玩儿,没有好好地为她祝福。老师希望你们能向童童道歉,然后祝福她生日快乐,好吗?”孩子们低下了头,似乎知道自己错了。向童童道歉,说祝福话......然后,他们在蛋糕桌前坐了下来。

这时,早在教室外等着的聪聪妈妈见到这一幕后,推门而入,一把抓住聪聪的手说:“我们不吃了!这个蛋糕我们不吃!我们自己买去!你们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怎么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坐在一旁没得吃而看别人吃呢!”聪聪妈妈涨红了脸,拉着聪聪就往教室外走。聪聪脸上满是疑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不让他吃蛋糕。老师连忙上前说:“聪聪妈妈,

您听我解释。”“没什么好解释的,我全看见了,我们聪聪做错事情,你们老师批评可以,但是怎么能不让他吃蛋糕呢?你这种做法,我绝对不赞同,我要告到你们园长那儿去!”

见聪聪妈妈的情绪非常激动,一时不能平静,于是老师抱起聪聪说:“聪聪,你是个很能干的孩子,对吗?平时在幼儿园里很爱动脑筋,有许多别人没有的本领,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你,是不是?”聪聪看着老师,不停地点头,高兴地笑了。聪聪妈妈见聪聪开心地笑,便停止了叫嚷,不再作声。

老师抱着聪聪往办公室走去,聪聪妈妈急急地跟在后头。来到办公室,老师请聪聪妈妈坐下,给她倒了一杯水。这时聪聪妈妈的情绪似乎平静了一些,老师把事情的经过又叙述了一番,对聪聪妈妈说:“聪聪妈妈,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我很理解,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沟通一下,好吗?”聪聪妈妈说:“我们聪聪很调皮,你们老师批评他,我没意见,但不让他吃蛋糕,看别人吃,我接受不了。”聪聪妈妈说着说着,眼圈红了起来。老师连忙说:“是的,作为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眼巴巴地看别人吃东西,心里是不好受,这一点,作为同样身为母亲的我很理解。但是,我也希望你能理解我们老师。批评孩子是一门艺术,不仅仅只是口头批评,有时批评后面必须偶尔伴随一定的惩罚刺激,否则它将会失去作用。聪聪在老师的提醒下,依然再三影响别人,在口头批评无效的情况下,我才采取延迟他吃蛋糕的时间即延迟他的满足,来加深他对自己错误行为的认识,从而抑制他的不良行为,这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符合教育学原理,是允许范围内的。在罚聪聪的过程中,跟他讲明了道理,聪聪也明白了,接受了,不是吗?”聪聪妈妈听了老师的话,不做声。过了一会儿,她说:“老师,你说的话也许有道理,我可能太激动了一些,让我回家好好想想。”聪聪妈妈有礼貌地和老师告别,带着聪聪回家了。

过了几天,聪聪妈妈特意找到老师,对老师说:“老师,我想了想,你说的话很有道理,那天,我有些失态,真对不起,你看我这样做,是不是对孩子影响也不好,我回家和他爸爸说,他爸爸就批评我了,真是对不起了。”老师笑了。

沟通技巧

1、想办法安抚家长的情绪。从赞扬孩子的优点做起,可以有效地安抚家长的情绪。

2、解释事情的始末,用平和的语气告诉家长正确的教育孩子方法。

练一练

小珍是班里比较内向的孩子,最近老师跟她成了好朋友。小珍答应老师以后在课堂上多举手发言。这天是幼儿园的开放日,小珍妈妈特意请假参加(平时由奶奶接送)。在音乐课上,老师请小朋友们学学小鸭和小鸡怎么叫,小珍举手站起来,结果把答案说反了,小朋友们大声纠正,小珍妈妈觉得很没有面子。临走时,小珍妈妈生气地对老师说:“老师,这也太过分了吧,让这么多孩子笑话我们家小珍,这太欺负人了吧!”你该怎样安抚家长的情绪呢?

第六节孩子发生意外时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孩子的安全意识较低,幼儿园里发生意外的事件并不鲜见。作为幼儿新教师,要警惕这类事件的发生。如果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就需要及时补救,在家长的沟通上要格外注意。对比一下下面两个案例故事。

嘴唇事件

离园前,东东和明明在玩游戏,东东抢了明明一块积木就跑,明明在后面紧追不舍。此时,我正与远远妈妈交流孩子的情况。当我发现时,明明已经把东东推倒,东东的嘴唇碰到地板。我连忙把东东扶起来,仔细察看,未发现有什么异样,就把明明批评一顿,以为就此完事了。

第二天午饭时,我发现东东的嘴唇有点肿,还有感冒症状,一量体温,也有些偏高。我赶紧打电话给东东妈妈。等东东妈妈赶来时,小朋友正在午睡,没想到东东妈妈径直走到明明床边,一边骂一边要打明明。我赶忙护住明明,严肃地对东东妈妈说:“不管孩子的事谁对谁错,你这样做绝对是错误的。我知道你很气愤,要打你就打我,是我没照顾好东东。”东东妈妈这才住手,但余怒未消:“我要明明家长向我道歉!”说完,抱着东东去了医院。我打电话给明明妈妈,委婉地请她和我一起去医院探望东东。东东发烧了,在输液,东东妈妈说了一大通偏激的话,明明妈妈脸都红了,一个劲儿的赔不是。如果不是东东先抢明明的积木,这事不会发生,我看着明明妈妈毫不辩解的样子很感动。回去的路上,我安慰明明妈妈:“今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很正确的做法,但事后还是应主动向家长反映并解释道歉,这才有利与事情真正解决。陆老师因为接送时间的忙碌,未能及时反映这件事情,使家长产生了不满,这确实是老师的疏忽。

沟通技巧

1、“及时”原则。及时对孩子的病痛作处理,及时告知家长。第二个“及时”并非事无大小一定要立刻把家长找来,但当家长来到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相告。同时,向家长表示深深的歉意,接着全面介绍孩子的情况,使家长感到他的孩子是受老师和小朋友关爱,发生这次事件纯属偶然。

2、保证今后将尽力避免发生类似事情,还表示接受建议,希望家长今后对自己的工作多提意见。这样有利于化解家长心中的怨气,谅解老师。3、将心比心,体谅家长的焦急心情。始终尊重家长。如果家长的嗓门越大,自己讲话的声调就要越轻,速度要越慢。

4、倾听,如情况严重则适当回避。让家长将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发泄出来,如果家长的言辞带有侮辱性,则暂时找个借口回避,以后再谈。

5、克制自己,以免矛盾激化。

练一练

晶晶在自然角里种花的时候,不知被什么虫咬了,手背上肿起一块。老师已经带她到医务室及时处理了。放学时,晶晶奶奶来接,请告诉她这件事(假设奶奶是个通情达理的老人)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XXXXX配套讲稿XXXXX幼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XXXXX二XXXXX接送时间常用的沟通技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