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有关工作情况汇报

本文由用户“兵兵甲330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4-02-01 21:08:42 举报文档

以下为《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有关工作情况汇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有关工作情况汇报

城市建设处

2023年6月12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的目标任务。根据省政府的要求,我厅积极配合省发改委加强相关工作调研,积极参与起草《关于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质 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的意见》。从2022年9月至今,《意见》已经五次征求意见,目前由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正在完善中。根据安排,现将我厅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状情况

(一)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持续改善

1.群众居住条件有所改善。截至2022年,全省已改造老旧小区4261个,改造房屋建筑面积9427.6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1.3万户。2023年,全省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246个,改造房屋建筑面积2267.1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3.4万户。十四五以来,全省棚户区改造累计新开工34.89万某某,达“十四五”规划目标的69.78%,总体进展较快。全省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8.84%【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含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保障)的套数与城镇常住人口家庭户数的比值】,高于江苏省(25.5%)。全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20.72万某某,达“十四五”规划目标的69.07%,解决了约4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自建房排查工作成效明显,2022年,全省排查自建房屋1986.60万某某,排查出有安全隐患的11.45万某某,已整改10.29万某某。

2.生活设施短板有所完善。截至2022年,全省16个地市既有电梯加装数量达到1222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3月底,全省建成运行“四分类”生活垃圾投放(收集)点22305个,投入分类运输车辆5164辆,已有9401个小区、613万户居民以及2626所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工作,16个设区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平均达到88% 【低于88%的有淮南市86%、滁州市83%、马鞍山市76%、池州市75%、蚌埠市71%、黄某某73%、安某某70%】。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提升行动,完善城市主次路网级配,积极构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结合实际推动轨道交通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省城市建成区道路长度28363公里,面积70657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24.51平方米【全国排名第7,长三角第2】。已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217公里(合肥、芜湖),在建轨道交通线路长度160公里。2019年以来累计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31.39万个,“停车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3.城市人居环境有所改善。

一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明显。自2015年以来,经各地市摸排和各级黑臭水体督查检查,发现城市黑臭水体231条。截至2020年底,全部通过住建部“长制久清”标准复核,达到“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同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开展巡查和水质检测,动态掌握全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运维和实施情况。截至目前,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进入常态化管护。2022年,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县城(含县级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县城建成区共有164条黑臭水体,截至目前,已有118条达到“初见成效”整治效果、占比72%,超过序时目标要求(40%)。

二是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开展城镇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城市绿道建设。自2014年起,累计新增、改造提升城镇园林绿化面积约4亿平方米,建成城市绿道约5000公里。截至目前,全省现有公园1214个,公园绿地总面积达42071公顷。持续抓好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前,25***已有19个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个县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称号。持续推进人居环境创建。全省已有黄山、池州、*_**国人居环境奖称号。(全国共43个),共31个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全国255个)。成功争取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举办权,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拟定于9月底开幕。

三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按照“体检先行、示范引路、统筹推进”的基本思路,统筹实施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行动。合肥市、亳州市成功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板城市。在合肥、亳州全国样本城市体检和16个省辖市体检的基础上,拓展到全部县城,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市体检市、县全覆盖。建立城市体检和更新联动机制,将城市体检作为查找“城市病”,推动城市更新的基础性工作,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指导各地市制定城市更新工作方案,突出功能性改造,整体性、系统化实施有机更新,防止碎片化改造。重点推进滁州、铜陵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建设,调度推进*_**、王卫片区,*_**等38个省级城市更新片区(单元)示范建设。片区更新重点关注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补充完善养老、教育、托幼、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更新片区面积171.78平方公里【2022年末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2500.3平方公里】。合肥、铜陵城市更新经验纳入全国可复制做法清单。创新搭建“政银企”平台,组织开发性金融支持城市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市、整县推进”试点。协调国开行安徽分行提供约1000亿元的信贷资金专项支持城市更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市政公用设施运行能力不断提高

1.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城市生活污水管网修复改造,继续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市政污水管网总长度为28553公里(含合流制管网3343公里),已完成排查检测长度为16149公里、占比56.55%,累计检测发现管网缺陷点26.4万个(其中混接点2.28万个),已完成整治17.9万个(其中混接点1.61万个)、占比67.83%。截至2022年底,全省在线运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71座(城市105座、县城66座)、总规模1024.7万吨/日(城市793.75万吨/日,县城230.95万吨/日),平均运行负荷率为82.74%(城市82.90%、县城82.18%)。

2.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22年,全省城乡日清运生活垃圾43687吨,全年共清运生活垃圾1594.6万吨,其中焚烧处理1550.7万吨、填埋43.9万吨。截至2023年3月底,全省共建成焚烧处理设施52座,日处理能力45410吨,建成厨余垃圾处理设施17座,日处理能力4000吨。自2022年9月起*_**、安某某潜山市和岳西县采用外运其他市焚烧处理,全省已实现全域“零填埋”“100%焚烧”,位居全国前列。

3.推进燃气等老旧管网改造。印发《**_*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5)》,对材质落后、使用年限较长、运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和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其中城市燃气等更新改造6164.14公里,城市供水管道等更新改造2958.12公里,城市排水管道等更新改造2333.92公里,城市供热管道等更新改造35.52公里(合计约1.15万公里)。2022年完成改造3325公里,其中燃气更新改造1805公里。

4.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印发“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围绕“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要求,谋划实施排水管网、泵站、行泄调蓄、源头减排等工程项目。组织各市及时完善应急预案内容、定期组织演练,健全应急处置的技防、物防、人防措施。全省城市完成215个易涝点整治,已建立约1.8万余人的市政应急处置队伍,储备应急电源泵车57台,抽排能力6.38万立方米/小时。

5.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指导各市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管控、长效机制建立、海绵措施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等方面,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池州市2015年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国16个城市),获中央补助资金13.2亿元,探索形成了长江中下游中小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模式。马鞍山、芜湖分别于2021年、2022年竞评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期三年,累计下达中央资金13.4亿元。5月24日,六安市成功入选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将获中央补助资金10亿元。示范城市总数在全国排第五,长三角排第二(示范城市江苏省、福建、广东、四川各占3个)。经第三方评估,全省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33.2%,超过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序时进度32%的要求。

6.城市安全韧性不断加强。2022年,完成城市生命线安全一期工程建设,实现对近3万公里燃气、供水、排水等管网和325座桥梁的实时监测。扎实开展城镇燃气安全隐患整治,排查治理风险隐患12.5万个,整治完成率97.8%。其中重大隐患244个,整治完成率100%。全面开展城市节水工作,有序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全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稳步下降,基本控制在10%以内。

(三)城市治理与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1.城市治理成效显著。开展省级智慧城管平台提升改造,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运行安全监测系统建设,全省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慧城管)平台覆盖率达到89.48%。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全省110条城市道路、48个街区、39个小区,开展了以市容环境卫生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示范道路”“示范街区”“示范小区”试点工作。

2.资源利用与节能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全省已建成建筑垃圾处理项目40个,设计处理能力3045万吨/年。2022年,全省建筑垃圾清运总量为15564万吨,其中资源化利用12121万吨、消纳处置3443万吨,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为77.8%。全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超过99%、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近41%。

(四)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成效明显

1.保护名录不断完善。截止2023年5月,全省共有15座历史文化名城(7座国家级、8座省级),21个历史文化名镇(11个国家级、10个省级),45个历史文化名村(24个国家级、21个省级),36片历史文化街区(1片国家级、35片省级),5985处历史建筑。其中历史建筑总量位于全国第三,歙县2976处,居全国县级第一。

2.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我省积极探索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法,并呈现出一批优秀的示范案例。如黟县推进古城整体复兴,***、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黄山屯溪老街利用还淳巷12号改造为特色民宿,歙县西街1号利用原县政府改造为文化旅游场所等等。

二、存在问题

全省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通过城市体检,发现全省城市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老旧小区和危房改造进展不快

1.老旧小区改造进程不均衡。城市方面:一是部分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率偏低。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率均值为63.21%,其中淮北、宿州、阜阳、宣城4个设区市不足50%,与《***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到十四五末,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二是电梯加装工作进展参差不齐。合肥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数量达到787部、占全省总数的64%,其余15个设区市加装电梯总数比例不足40%。县城方面:一是部分县(市)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滞后。全省县级均值为52.20%,其中长丰、庐江、蒙城、宿松4县较为滞后,改造率不足20%,与2025年前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二是改造后老旧小区专业化物业管理水平整体偏低。全省均值仅为51.22%,其中利辛、颍上、绩溪等县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均未开展专业化物业管理。

2.危房和自建房改造未实现动态清零。城市方面:一是自建房改造未实现“即检即改”。全省排查隐患自建房29021栋,已完成改造25350栋,仍有部分自建房未整治改造到位。二是危房改造工作相对滞后。部分城市存在危房改造工作职责不清,改造整治任务不明确。县城方面:部分县(市)自建房排查进展缓慢。全省均值仅为71.42%,与《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100%)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权属交叉、改造资金投入不到位等原因,改造进度不快,其中濉溪、利辛、萧县、凤台、全某某、定远、舒城、当涂、广德、枞阳、石某某等11个县(市)改造整治率不足30%。

(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平衡

1.医疗服务供给水平总体不高。城市方面: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覆盖率均值为84.2%,部分城市覆盖率偏低,宿州、芜湖、宣城、池州、安庆5个设区市未达到国家城市体检参考标准值(80%)。合肥、*_**不合理,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县城方面:全省县级均值为92.97%。其中,涡阳、来安、金寨、桐城4个县(市)不足80%,未达到国家城市体检参考标准。

2.养老机构护理设施不足。城市方面:城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偏低,全省均值为57.74%。其中,亳州、淮南、阜阳、宣城4个设区市尚未达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50%的要求。县城方面: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缺口较大,全省均值为59.13%。其中,黟县、颍上、全某某、来安、定远、太湖、祁门、休宁8县不足40%,缺口较大,且存在养老护理人员总量不足、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

3.幼托设施区域覆盖不均衡。城市方面:普惠性幼儿园覆盖不全,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均值为91.12%。其中,阜阳、滁州、六安、芜湖、宣城、安庆、黄山7个设区市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87.8%)。县城方面:普惠性幼儿园覆盖存在缺口,全省均值为89.6%。其中,明光、来安、霍山、枞阳、东至、岳西、宿松7个县(市)不足70%,缺口较大。

4.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参差不齐。一是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整体偏慢。全省均值仅为22.03%,远低于国家城市体检参考标准(45%)。其中,蚌埠、亳州、六安、芜湖4个设区市比例不足20%。淮南、淮北、黄山3个设区市尚无符合标准的完整居住社区。二是社区低碳能源设施建设滞后。全省社区低碳能源设施覆盖率均值仅为51.39%。其中,淮北、亳州、阜阳、淮南、六安、安庆6个设区市不足50%。

(三)生态环境建设品质不优

1.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城市方面:一是矿山生态修复机制有待完善。全省矿山生态修复率均值为79.01%,其中阜阳、宿州、蚌埠3个设区市低于全省均值。二是地表水环境治理有待加强。全省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占比均值为80.38%,尚低于国家城市体检参考标准值(85%)。其中,合肥、淮北、宿州、蚌埠、淮南5个设区市不足80%。县城方面:一是水环境治理需持续加强。全省水环境治理达标率均值为97.74%,其中泗县、太和、桐城、颍上4个县(市)尚未达到80%,治理进展相对滞后。二是部分水体仍存在返黑返臭风险。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整体消除比例超过70%,但由于排水管网改造相对滞后,存在返黑返臭的风险隐患。

2.园林绿化体系尚不完善。城市方面:一是城市林荫路比例偏低。全省林荫路覆盖率均值仅为74.99%,部分城市距离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标准值(85%)差距较大。其中,合肥、蚌埠、六安、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黄山8个设区市低于全省均值。***不尽合理。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均值为78.98%,虽然高于国家城市体检参考标准(≥70%),但仍存在绿道空间分布不均,部分居住区无法覆盖、绿道老化破损、沿线配套不足等问题。县城方面:县城公园绿地覆盖半径偏低。全省公园绿地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均值为80.01%,低于国家园林城市参考标准(≥85%)。其中,祁门、望江、太湖、石某某、霍邱、定远、界首7个县(市)不足60%,此外,部分公园绿地存在面积不足、景观不优等问题。

(四)城市安全韧性不足

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城市方面:一是部分城市道路网密度偏低。全省均值为7.9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亳州、阜阳、安庆3个设区市城市道路网密度不到目标值(8公里/平方公里)的90%。二是道路级配不合理。“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体系尚不健全,城市支路网建设不完善,新城区缺乏支路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停车难问题仍然突出。全省停车泊位供给量均值为1.01个/辆,较上一年度(0.92个/辆)有所提升,但仍低于《城市停车场规划规范》中的最低标准值(1.1个/辆)。四是部分城市道路拥堵严重。全省城市建成区高峰时间平均机动车速度均值为33.4公里/小时,其中淮北、亳州、阜阳、池州4个设区市不足30公里/小时。合肥、亳州、淮北、淮南、宣城、铜陵、池州7个设区市城市交通拥堵点密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14个/平方公里)。

县城方面:一是道路网密度整体不高。全省均值为6.4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肥东、肥西、长丰、巢湖、泗县、定远、无为、潜山不足5公里/平方公里,缺口较大。二是部分县(市)停车缺口较大。全省停车泊位供给量均值为0.83个/辆,其中泗县、寿县、凤台、舒城、枞阳、太湖、宿松、休宁8个县(市)不足均值的一半(0.4个/辆),缺口较大。三是慢行道配建不足。全省慢行道建设率均值为86.85%。其中,巢湖、界首、太和、舒城、无为、广德、绩溪、青阳、岳西9个县(市)配建不足60%。

2.市政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城市方面:***收集率不高。全省均值为61.8%(不含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小型处理设施处理的生活污水),其中阜阳、淮南、芜湖、黄山等4个设区市收集率不足50%。二是积水内涝点整治有待加强。全省城市建成区积水内涝点整治达标率均值为91.06%,其中安庆、亳州、淮南、蚌埠4个设区市低于85%。三是部分城市地下管网排查整治率偏低。全省均值为62.23%,其中亳州、宿州、淮南、池州4个设区市不足50%。供水、排水、燃气、热力、桥梁、等地下管网排查整治任务重。县城方面:一是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偏低。全省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均值为61.83%,其中蒙城、利辛、萧县、固镇、颍上、临泉、寿县、凤台、明光、定远、金寨、含山、南陵、郎溪、宁国、绩溪、枞阳、潜山、望江、宿松、休宁、祁门22个县(市)未达国家城市体检参考标准(≥50%)。二是部分县(市)排水防涝能力有待提升。县(市)建成区积水内涝点整治达标率均值为82.69%,其中青阳、砀山、岳西、肥西、泗县5个县未达50%,县城排水管网、泵站达标建设、河湖蓄排能力和信息化管控水平等均有待提升。

3.城市运行安全设施建设尚存短板。城市方面:一是消防站覆盖率偏低。全省均值仅为52.15%,未实现建成区消防站点全覆盖,其中阜阳、滁州、宣城、安庆4个设区市覆盖率不足30%。二是地下空间普查建档率不高。全省均值为78.43%,其中淮南、宣城、蚌埠、安庆4个设区市不达70%,部分城市存在地下空间多头管理、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县城方面:消防设施建设缺口较大。全省均值为49.00%,其中祁门、全某某、颍上、无为、寿县、来安6个县(市)未达20%,覆盖率有待提升。

(五)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不高

城市智慧化信息平台建设应用滞后。一是城市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覆盖率不高。全省均值仅为39.27%,其中阜阳、安庆、黄山、宿州、亳州5个设区市低于20%,相对滞后。二是县城综合管理服务(智慧城管)平台覆盖率不高。全省均值仅为85.13%,其中界首、临泉、霍邱、舒城、广德5个县(市)覆盖率不足50%。三是部分县(市)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全省均值仅为22.41%,其中休宁、宿松、青阳、歙县、岳西等33个县(市)尚未开展此项工作。

(六)城市特色风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领,开展商业街区建设提升工程,形成一批高品质特色商业街区、休闲街区、美食街区、夜市街区。二是创新服务业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打造融合不同功能的“1+N”复合型消费空间。更多采用市场化方式将“工业锈带”改造为“生活秀带”,培育新产业,发展新功能。深入开展“一城一展”“一产一会”。三是实施新市民计划。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创业安徽行动实施,增强新市民创业就业保障能力,促进新市民更好融入城市。

(十)产城融合工程。一是高标准推动产业新城建设。将产业承接平台的生活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打造宜业、宜居、宜商产业新城。二是高品质推动老城片区有机更新。推进片区更新,实施一批具有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工程项目。三是高水平推动既有开发园区功能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职住平衡、产城匹配。

四、拟提请住建部支持事项

按照省政府要求,结合我省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工作推进情况,拟提请住建部在城市更新、海绵城市、排水防涝、老旧管网改造以及棚改、旧改等试点示范以及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有关工作情况汇报》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