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专题04 病句常识-【口袋书】中考语文背诵手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病句辨析及修改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1.搭配不当;2.语序不当;3.否定词使用不当;4.成分残缺、5.成分多余;6.结构混乱(语句杂糅);7.不合逻辑(前后不统一,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8.表意不明。
1、成分残缺。
①缺主语。
例:通过刻苦学习,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删去“通过”或“使”)
②缺谓语。
例: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删去“为”或在句末加上“奋斗”)
③缺宾语。
例: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在句末加上“的方法”)
2、成分多余。
例: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去掉“具体”)
3、语序不当。
①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所作的报告。(“讨论”和“听取”互换位置)
②修饰语语序不当。
例:博物馆展出了唐朝时期的新出土的文物。(把“新出土的”放“唐朝”的前面)
4、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②动宾搭配不当。
例: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删除“参观”)
③主宾搭配不当。
例:秋天的西湖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把“季节”改为“地方”)
④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去掉“聪明”)
⑤前后矛盾。
例:考试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取决于我们平时的努力。(在“平时”的后面加上“是否”)
5、否定不当。
例:谁也不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三重否定成否定了,改变了句意)
6、结构混乱(语句杂糅)。
例:从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起,小沈阳进入了一个更新阶段。(把“从……开始”和“以……为起点”糅在一起了,改“从”为“以”)
7、不合逻辑。(前后不统一,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
例: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幸免”自然是没有死的,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例:有没有意志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之前应加“能否”)
8、表意不明。
例:桌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是“许多朋友”还是“许多礼物”?不明确)
(三)病句辨析的技巧。1、看到介词不放过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
例如:①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②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此例中介词短语“在……中”应改为“从……中”。2、看到动词不放过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
例如:① 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此例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② 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此例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拖延时间”或“影响质量”。③ 说到这儿,她又向我们哭泣起自己的往事来。此例中的“哭泣”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哭诉”。3、 看到否定词不放过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
例如:① ***,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② 近几年,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此例中“无时无刻不”表示双重否定,而“无时无刻不忘”即为误用了否定词。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谓语“自给”不能搭配。② 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某某。此例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某某”没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饰语,“宋朝时期” 和“新出土”均为“古某某”的定语,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某某。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的方法可用四个字概括:
1、增,句子成分残缺可增添成分(增加字词)。
2、删,句子杂糅、重复累赘可(删去多余的词语)。
3、调,语序颠倒可调换词语的位置(调整字词的顺序)。
4、换,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介词误用,可调换词语(更换其他字词)。
(四)修改病句的原则
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多就少改。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专题04 病句常识-【口袋书】中考语文背诵手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