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禁锢不变的制度与最后的崩溃《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
——禁锢不变的制度与最后的崩溃
最近读了《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让我对古代封建王朝基层政权的运行有了一定的认知。书中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最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家族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博弈;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利……
作为一名曾经做过经济普查以及刚刚完成人口普查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对《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这卷颇有一种熟悉感,它讲述着一个坐落于后湖(XX湖)中的冷门机构——大明黄册库从建立到衰败的全过程。让我们了解明代的基层统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
黄册是赋役黄册,是户籍人口、田宅资产和职业信息的档案,其目的是为了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而鱼鳞图册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的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明代的黄册制度和鱼鳞图册构成了整个明朝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最基本的信息资料,这两者对明初的社会稳定提供极大的帮助。这里不得不说朱元璋身为一名政治家,有着政治家的觉悟和手段,能够耗时十余年,步步为营,一点点实现对天下的掌控。
中国自古有两股力量始终在纠缠对抗,一股力量来自中央,千方百计想搞清楚基层的情况,??另股力量来自基层,??千方百计不让中央知道实际情况。?尤其是一涉及钱粮徭役之事,人类的想象力和智慧是无穷的。上头有多少条政策,下面就有多少条对策。汉代搞“案户比民”,民间就敢“舍匿虚田”;隋唐有“大索貌阅”,民间士子就敢“冒籍取解”宋代搞“衙前差役”,老百姓就会“析居避役、鬻田减户”。
朱元璋每一项政策都经过反复推演,有设计、有试点、有铺垫、有妥协,??策略务实而有弹性,一步步走得十分扎实。利用十年的时间,??从“户帖”到“赋役黄册”,??从“一百一十户里甲”??到“鱼鳞图册”,??从“粮长制”??到“实习历事”,层层推进、有条不紊。?最终形成大明王朝的第一档案库——黄册库
在阅读这卷时,我被历朝历代千余年关于如何整理户籍征税的历史绵延所触动。去年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也是我刚刚经历过的工作,发觉书中所举的“户帖法”其实和现在的人普、经普和农普等全国性普查工作的流程很相似。比如以全国人口普查为例:
户帖法
全国人口普查
1
下圣旨
国务院宣布全国进行人口普查,成立普查小组
2
户部设计户贴格式并印刷分发州县
国家、**_*设计、印刷、分发普查物料
3
提调官筹备执行落地
各地普查小组负责人组织专业人员筹备普查事宜
4
小吏、里正入户送帖
各地聘用普查员入户进行普查登记
5
衙门汇总统计留底主机呈递至皇帝
普查数据录入系统并进行审核校对,数据上报
6
军队系统文书分散到各地“驳查”
各地普查中心自上而下进行查漏补缺,控制数据质量,保证数据真实
7
提交报告予皇帝
数据校验完毕后形成普查报告再次上报
户帖法与普查古今对比照
当然,其中各阶段的实施细节异同不一,有大有小,但流程确是相当一致,在入户一节中除却当时的社情无法相提并论外,觉得即便时代更迭至今已数百年,很多事都在重复着历史的覆辙,老百姓对于关系身家性命、攸关利益的政府活动时所采取的手段何其类似。
对于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在明初时起到了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作用,然而这套制度,可谓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关大局,??都难以避免大明的覆灭,它的覆灭实际是一个系统性的崩塌。?
马伯庸带我们见到了明朝最基层的政治生态,??让我们明白庙堂之上的种种抉择之难,明?白历史大势传递到每一个神经末梢时的嬗变。??他在这本书里,??给我们讲到了具体到每一笔银子怎么分摊,具体到每一封状书怎么撰写,??具体的民众闹事、官员开会的种种手段,??具体到各个利益集团的辩论技巧。一应在目,??恍如亲临,让我们看的汗流浃背,俯瞰着大明朝一点一点的腐烂。如果这种亲临感让你联想到了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那我们在用显微镜的细微观察之时,也要记得用历史的长焦距来度量,自己所经历的不过在上下五千年中反复上演,所以确实没什么好焦虑。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禁锢不变的制度与最后的崩溃《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