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演变

本文由用户“路过半身青春”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7-18 00:27:41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演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演变

1.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

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2.“战时须做平时看”

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一方面采取了一些战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

(1)将一批重点高校迁往西南、西北,调整重组,坚持办学

(2)在大后方新设国立中学

(3)实施战区教育

二、教育制度改革

1.***和大学区制

1927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取代民国以来中央政府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的教育行政制度。

2.戊辰学制

1928 年中华民***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以 1922年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提出《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学制”。

特点:

(1)更加注重本国国情、民生需要、教育效率和学科标准

(2)比较重视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 (3)有意识向职业教育倾斜

(4)高等教育方面,重视质量的提升,不求数量的增加。

三、各级学校教育的发展

1.学前教育

1932年,国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三种。大学分为文、理、法、教育、农、工、商、***。须具***(***或农、工、***之一)以上者,方某某大学;不***者称为***。修业年限,***为五年外,其余均为四年。大学及***,得设研究院所。研究院研究期限为二年。专科学校分工、农、商、医、艺术、音乐、体育等类,修业年限为二年或三年。

四、学校控制加强

1.建立训育制度

由国民党员任某某主任、生活指导员、党义教员或公民教员,负责时时匡正学生的思想言论行为、随时调查学生平时所阅刊物及其所发表的言论、随时调查学生行动,以体罚、记过、开除相惩戒。

2.教科书审查制度

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教科图书审查规程》,规定学校所用的教科书,未经教育部审定,或失审定效力者,不得发行或采用。审查标准要求适合党义、国情和时代性。后来又规定中小学教科书由政府编纂,与国立编译馆会同办理。

3.毕业会考制度

1932年,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学生毕业会考暂行规定》,次年又公布了《中学学生毕业会考规程》,规定临近毕业的学生,要经过3次考试,毕业考试及格后,才准予参加毕业会考;毕业会考及格取得了毕业资格,才准予参加升学考试。会考期间,对必考科目增加课时,而免考科目则停授或减少课时。这样就使考试变得很繁琐,而且陷入为考试而考试的目的论之中。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演变》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