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生物交流材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吴某某
人文精神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一种高度珍视,它包括人的精神的发展、精神的需求以及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等,人文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实现生物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利用教材内容渗透人文精神
新版教材为贴近学生生活,无论是每一首古诗、每一段音乐还是某一个故事,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精神。在人教版《生物学》这套教材中,有多首诗歌与生物知识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自然科学教育之中。我们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发挥文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在讲述"环境影响生物"这部分内容时,引用了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感受不同的海拔高度造成的温度不同,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繁殖,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中,学生一定会对即将学习的生物知识产生美感,不仅增添了教学的情趣,也丰富了课堂的人文蕴涵。
二、挖掘教材社会功能,渗透人文精神
在日常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渗透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些内容,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在体会生物科技给人们带来健康与舒适的同时,更能增强自己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但同时也要理性地提醒学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人类正面临着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但是同时我们要知道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生命科学本身造成的,要解决它们就要提升我们的人文精神,依靠科学的方法,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来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人文精神
1.经典故事导课
要有意识地设计新课导入,渗透人文精神。如,在学习"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课时,让学生讲"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齐国的良民到了楚国就成了盗贼"等,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唤起了学生对伟大政治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找到了这个故事背后的生物学意义——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在这样的生物课堂上,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倡导探究性实验
除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之外,生物实验课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培养科学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开发探索性实验,给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采集与处理数据及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回归自然、理解生物,如此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本质的理解。
3.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也是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从生物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的生物思想和生物方法,以及由此向其他领域迁移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利用生物学发展史,渗透人文精神
生物学发展史记录着每位生物学家的研究活动,饱含着科学家们的理想与信念,他们在研究与发现过程中的快乐与辛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这三方面培养人文精神。
1.通过阐释生物学史中的矛盾与争论来培养人文精神
2.通过介绍生物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来培养人文精神
3.通过了解生物学家的人格和信念来培养人文精神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实践的能力,而且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完善人格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采取恰当的途径与方法进行适时的人文教育,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继续不断地钻研和探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启迪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优化生物学实验教学
吴某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不断充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来,传统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越来越暴露出其跟不上形势的诸多弊端。因此,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优化生物实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优越性,已成为广大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人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在生物教学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优势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利于开展“自主学习”。实验心理学研究证明,多种感官并用,不仅可以增加信息流的频率,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牢固掌握知识,减少遗忘,具有很大的作用。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一般先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由于学生缺乏兴趣,注意力不甚集中,造成实验过程中错误百出,学生课堂实验显得散、乱、慢。而采用教师讲解,结合录像或电子计算机展现实验过程,并配以投影出示重点问题的方法,就可以色、音、像强烈地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其形成爱学习,自主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解决实验中的难题,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化程度。
传统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具体操作时,往往出现诸如操作的先后顺序颠倒,工具使用方法不正确,甚至损坏仪器等错误。究其根源,皆因操作不规范所致。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在实验课上先放映这个实验的录像片或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操作全过程,形象具体地说明实验操作或解剖动物的具体方法,必要时配以投影展示重点问题,就能使学生清晰地记住实验内容,仔细理解实验过程的规范化操作,正确掌握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自觉地规范化地进行实验。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能力。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
传统的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师演示观察目标时,需逐个小组进行,而显微镜观察实验,需逐个学生进行,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进行充分的个别辅导,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秩序,且常常出现以下情况:教师在给一部分同学演示时,其余的同学需独自进行实验,而他们由于未经演示,对观察目标缺少实际的感性认识,出现诸如在显微镜下找不到观察的标本或把污物和气泡当标本进行观察。至于个别辅导和维持课堂纪律往往无暇顾及。反之,如果我们采用录像、等电教媒体,就可以克服上述不足,取得较为满意的实验效果。
4.巩固实验效果,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做完实验后,为了解实验情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巩固实验效果,可指定一、二名学生复述实验操作方法与步骤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用录像、投影等将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一一重现出来。同时让学生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释?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5.改进信息的转换方式,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其完整性。
运用录像或电子计算机等在不长的时间内,将实验全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通晓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消除怀疑心理。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优势,来弥补实验材料和设备的不足
由于受实验材料和设备的限制,有的实验,虽经各种努力,也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为弥补这一不足,可让学生反复观看该实验的录像或计算机模拟实验操作全过程,并配合投影,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及现象展示出来,发挥其实验录像、电子计算机和投影的补缺功能。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提高和成熟。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运用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要本着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原则,恰当地选择实验教学媒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
以上为《生物交流材料》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