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主观题库

本文由用户“a51357019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4 13:36:46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主观题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主观题库

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1)从近代历史演变来看。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晚清时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戊戌变法未能成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夺了。五四运动后,国家情势发生很大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渐主导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前进方向有着清楚阐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一向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相号召,鼓舞着广大人民。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以消灭中国共产党为目的的内战,结果在内战中彻底失败。这个结局,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2)第二,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就有大同思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普通百姓的追求。*_**主义思想相结合。1912年,孙*_**国建设成为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希望做到“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他强调,他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好朋友。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人民中是有影响的。这也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历史选择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3)第三,从近代国际环境和民族危机的影响来看。1929年-1933年,由美国引起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深陷经济、政治、信仰灾难的恐慌之中,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在危机中不断下降。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辉煌成绩,社会主义的影响力迅速彰显。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华经济掠夺,日本则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对苏联社会主义表达了好感,他们

把苏联的成功归因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知识界在对未来中国发展道路进行思索时,不少人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热切追求,社会主义思想由此达到高潮。

(4)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来看。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引起大后方知识界、工业界人士对国民党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拒绝组织联合政府,发动内战,使期望和平的人民和知识界更加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工农大众的支持,得到了知识分子的理解,得到了民主党派的拥护。

(5)总之,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使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1)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2)经过顽强奋斗,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 “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建立的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登上引领中华民族改变命运、走向复兴的历史舞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3.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失败的原因如下:

(2)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发展起来的。

(3)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时,清政府已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官员却一再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4)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运动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洋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即使是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大多也是由政府调度,商人没有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正因为以上原因,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教训:

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直接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失败的原因:

(1)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绝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2)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很单薄。辛亥革命没有大的农村变动,所以失败了。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

(3)资产阶级革命派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

(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从此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的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

(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建党时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一切反动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慌。虽然幼年的中国共产党遭受到种种污蔑和压迫,但这并不能遏制嘁成长和发展,从当年只有几十个成员到如今成为领导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这个事实说明,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6.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原因: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经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2)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站在斗争最前线。自中国共产党创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无数优秀战士。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且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基本经验:

(1)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工农联盟以及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和扩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必须率领同盟者向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取得革命胜利。为此,还必须建立一只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要求党员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已经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7.怎样认识长征的意义?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①长征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②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没有照搬国外理论,而是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制度、政策、方针、路线,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长征的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正确性。

③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正因为有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党才能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伟大的长征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8.怎么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的社会形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经济方面,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必须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而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处于领导地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的、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所谓科学的,就是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所谓大众的文化,即是民主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

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名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建立、坚持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支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中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继而提出并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敌后战场的开辟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敌人不得不把用于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守其占领区,在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领导全国人民,指挥八路军、新四军等全国各地的革命抗日武装力量,作战无数、歼敌无数,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永远辉耀史册的贡献。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推动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公开发行,及时宣传党的主张,鼓舞和激励群众的抗战热情。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地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同时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10.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实,论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及启示。

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而它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人在许多次革命的失败中得到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进行武装斗争。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而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统治当局感到震惊和恐慌,于是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围剿。几次反围剿的胜利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使深陷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由于对中国情况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内滋生了“左”的急躁情绪,直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失败,被迫长征。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红军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中共中央集中精力,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而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这十四个坚持,既是习近平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明确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们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主观题库》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