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理论 结课考试论文

本文由用户“pulushi”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4-24 07:57:18 举报文档

以下为《政治学理论 结课考试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天津理工大学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政治学理论

结课考试论文

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研究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姓名: 杨某某

学号: ***6

成绩:

2020年12月18日 目 录

摘要 I

一、理论来源 1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协商的理念 1

(二)中国优秀“和合”文化 1

(三)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 2

二、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内容 2

(一)协商民主的基本原则 3

(二)协商民主的主要目标 3

(三)协商民主的性质与地位 4

(四)协商民主的渠道 4

三、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重要作用 5

(一)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新模式 5

(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增添新内容 5

(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新活力 6

四、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路径 7

(一)继续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7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基石 7

(三)加强和完善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 7

(四)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鲜明体现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研究

摘要

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协商的理念、中国优秀“和合”文化、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是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来源。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内容丰富,包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原则、目标、性质、地位等多方面,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问题。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创新成果,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关键词 习近平;协商民主;理论来源;内容;作用

Abstract

The Marxist-Leninist concept of consultation, China's excellent culture of "harmony" and MAO Zedong's thought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re the theoretical sources of Xi Jinping thought of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cy.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t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s rich in content, including the principles, objectives, nature and status of socialist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t gives a profound answer to such questions as what socialist consultative democracy is, why it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how to develop it. Xi Jinping provide a new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democracy, added new content to the theoretical treasure house of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XiJinping;Deliberative democracy;Theoretical sources;Content;Impact

一、理论来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协商的理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协商的理念是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基本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虽未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行系统论述,但其民主政治思想中蕴含有政治协商的火花。在协商的必要性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不仅很有必要与其他民主阶级阶层合作,在特定时期“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443;列宁认为,在当时的俄国,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则同样适用,“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共产党“决不应该把其他阶级和政党看作‘反动的一帮’”[]197,要与资产阶级联合并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在协商组织的重要性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人要“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把分散的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形成为一个整体。在协商关系的处理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要善于领导人民对资产阶级开展批判,认清其本质,即使是在团结合作结成联盟时也丝毫不能改变;列宁认为,“采取机动、通融、妥协的办法”处理好各种关系是共产党人的必修功课。在协商的领导权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强调无产阶级必须始终坚持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不动摇,即使是在密切合作时也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放弃领导权就会失去一切。在结合民族特点创建民主制度方面,列宁反复强调,国情不同方法和道路也会不一样,“要善于把共产主义共同的基本的原则运用到各阶级和各政党相互关系的特点上去”,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模式。

中国优秀“和合”文化

中国优秀“和合”文化是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文化,深深熔铸在一个民族的血脉之中,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发展的最深层内核和精神养料。封建的中国,虽然皇权思想、等级观念、封闭意识浓厚,但“和合”理念广泛存在、影响深远。这种文化,一定程度上承认差异和冲突存在的必然性,强调以和为贵、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倡导相互尊重、包容差异,主张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协调平衡,反对单一主体的简单强化;主张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处理问题,反对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争端,既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主张,也反对屈己而苟同别人意见。这些价值理念,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延续,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早已形成为一种政治认同。这种政治认同,提倡和衷共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会安定,在化解冲突、维持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功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强调不同协商主体的共存,主张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体现了“和合”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关系。

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

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是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入特色发展时期,经历恢复和初步发展、坚持和完善、进一步加强、全面深化等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真谛的思想,与毛泽东关于各进步力量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的论述具有密切的理论渊源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点的思想,是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论述,与毛泽东关于人大成立后政协仍有存在必要的思想有密切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思想,与毛泽东强调的人民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的思想具有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领导权思想是毛泽东关于政治协商主体有领导和被领导之别思想的继承和运用,等等。

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协商民主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性质和地位以及主要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又系统地论述,从而构成了习近平协商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协商民主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时提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首先,从我国的性质来看,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占主体地位且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要求我们在协商民主中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其次,在协商民主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则可能会导致民主的滥觞,甚至出现极端民主或民众走向追求无政府主义的不归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最后,如果缺少法制的约束与管制,没有法律作为保障,党行使权力就失去了约束与监督,容易滋生腐败,最后伤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协商民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习近平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制度为保障,使全国上下、所有的人民群众能够共同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来,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广泛参与的基本原则。

(二)协商民主的主要目标

促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习近平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习近平将“广泛”“多层”“制度化”作为协商民主发展目标。目标的确立使协商民主发展有了方向,也为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动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协商民主发展程度在“广泛”“多层”与“制度化”三个方面有欠缺,因此,要从完善公民社会、法制体系以及协商民主制度入手,使我国的协商民主能成为习近平所言的“是全方位的”“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寻求最大公约数—“最大共同利益”。发展协商民主,寻求最大公约数在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正处于特殊经济社会转型期,一个人口众多,养育着13亿多人口,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大国,存在两种社会制度、共产党执政和各民主党派参政、地域经济和文化差距较大、城乡差别明显、贫富悬殊等发展问题凸现,社会阶层分化,利益格局多样,文化多元,正是在这种大社会背景下,习近平强调发展协商民主,从而寻求最大公约数。

(三)协商民主的性质与地位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庆祝中国人民政协会议65周年时,习近平重申:“我们要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一重大判断”[]。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再次重申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它的独特优势一方面表现在协商民主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和中庸思想是相通的;另一方面,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它是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并争取国家独立与富强,人民民主与自由过程中,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灵活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创造并形成这一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四)协商民主的渠道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要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政党的协商民主。习近平指出:“民主党派在提高政党协商水平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民主党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参政党,作为政党协商的重要参与者,与中国共产党是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的友好政党关系。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与党外人士开展政治协商,是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一大特色。政党协商是以党际关系为纽带,就党和国家重要事务进行政治协商的民主形式。

政党协商民主在中国各种民主协商渠道中层次最高、意义最大,在我国政治体系中承担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重要职能,这也成为了中国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人大的协商民主。人大的协商民主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依法行使立法、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和监督权等法定职权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进行充分协商,从而提高立法和重大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人大协商民主。人大的协商民主主要借助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协商载体,成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习近平指出要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明确提出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坚持大团体大联合”以及“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作为重要原则,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和渠道。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

三、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用等问题,提出了系列重要论断,为推进和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最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新模式

民主是人类的普遍价值追求,选举曾一度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为了应对选举民主发展中的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界掀起了研究协商民主的浪潮,寄望通过协商主体的反复讨论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西方协商民主的探讨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时,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已在实践中运行了多年,发展思路非常清晰、发展经验非常丰富、发展成效非常显著、发展特色非常鲜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这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的特产。这一民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基础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的谘议局、资政院、国共两党联席会议、国民参政会、政治协商会议等协商式的政治探索和试验,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西方民主遇到困境之时,中国的社会主义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当前,中国提倡的共建共享共治等理念以及通过反复平等协商解决世界问题的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认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增添新内容

协商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新动力,倡导决策前和实施中的公开、平等、理性讨论交流,力求共识最大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票决式选举民主不同,重在通过广泛深入的协商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多样化渠道协商的开展,能够引导人民内部各方面根据实情广泛参与,有效克服表达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的问题。多主体参与协商讨论,公开透明,能有效克服某些利益集团为谋求私利而排斥异己、固执己见,确保协商讨论更公平,更能形成共识。同一协商主体,可能会参与不同协商渠道不同类型问题的讨论协商,十分有利于协商主体的发展,提高协商主体协商水平。各类协商活动的开展,提倡意见的充分表达,协商主体既可以通过充分的理由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又不强加于人,即使多数人支持某些观点而自己并不同意时还可保留自己的意见。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讨论,把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充分调动不同方面群众的参与主动性,促使共识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根据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有效地指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实处。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了应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性变迁和多元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将一元性的核心与多元性的结构有机结合,有效处理多元利益表达与社会整体利益实现之间的关系,确保实现协商主体意愿多样性与党的指导思想一元化,保证社会充满活力而又高度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整体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纳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作出战略规划,对不同渠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进行具体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出现崭新的局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克服了长期协商无果导致工作无法开展或者主张差异而导致社会不稳定等困难,有效地解决了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与多样化人民需求、复杂性社会矛盾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入新时代。

四、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路径

继续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战略任务和基本路径。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办法,广开言路,博采众谋,动员大家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协商就要真协商,真协商就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来决定和调整决策和工作,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使决策和工作更好顺乎民意、合乎实际。

党的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基石

奋力创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把目光聚焦于如何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探寻到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石。探索中发现,这个理论基石只能是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坚持协商民主可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凝聚群众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协商民主通过法律的渠道和程序进行对话和谈判协商,明确表达各方主体利益诉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沟通、对话、协商”解决利益纠纷和矛盾,既避免了利益矛盾的激化,又得到了制度保障。通过协商、沟通、对话机制,让全社会各方主体对每一项改革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同,才能凝聚社会智慧,形成万众一心奋力推进各项改革的强大力量。

加强和完善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

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推进协商民主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二是指各级党委在协商民主中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协商民主有序高效开展。《意见》提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方分工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民主发展的逻辑和规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入发展,实现社会主义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4]刘某某.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及指导意义[J].***学报,2020,38(05):50-54.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1(1).

[6]肖光荣.习近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现实价值[J].湖湘论坛,2017,30(06):5-12.

[7]曾某某.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研究[J].陕西社会***学报,2018(04):7-9. [8]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N].人民日报,2014-10-28(1).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政治学理论 结课考试论文》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