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5《白杨礼赞》教案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白杨礼赞》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厘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感受白杨树的外形,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运用;
4.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厘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运用;
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江南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东北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中原梅的倩影。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树,也是为文人墨客心中的一道风景。
提起“白杨”,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有一首专门写给白杨树的歌曲吗?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
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白杨礼赞》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1.关于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某某,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中曾主编《小说月报》,发起“文学研究会”;三十年代加入“左联”,抗战期间曾先后到某地、XX、XX等地讲学,开展革命文艺活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虹》《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茅盾临终前,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字数需在13万以上。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布了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分别是:《人世间》(梁晓声)、《牵风记》(徐某某)、《北上》(徐某某)、《主角》(陈某某)和《应某某》(李某某)。
2.关于背景
1941年9月,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3.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XXXXX) 恹恹(yXXXXXn yXXXXXn)欲睡
虬(qiú)枝 婆娑(suXXXXX) 秀颀(qí)
晕圈(yùn) 楠木(nán)
(2)理解并记忆重点词语的词义。
礼赞:崇敬和赞美。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恹恹:困倦的样子。
横斜逸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婆娑:树木的枝叶随风飘荡,像舞蹈一样的姿态。
秀颀:美而高。颀,高大的意思。
三、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
2.找出文章的文某某。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屈不挠的精神很相似吗?难道你没有想到,这临雪笑傲的梅花象征着那些顽强不屈,勇敢拼搏的精神吗?
示例2:风雨来了,花、草都被风吹得伏地求饶,而你即便被雷电撕扯,都依然顽强地挺立着,不曾有丝毫的歪斜。根根钢针般的叶,让风雨都簌簌发抖。到了冬天,花草都凋零了没有一点绿意,寒冬大雪纷飞,对你而言不过是一层白色的棉被。
四、课堂小结
本文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象征”手法的古典诗句。
2.完成相关作业。
3.课下阅读茅盾的其他著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5《白杨礼赞》教案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