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广东***历史试题(解析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1-2022学年**_*部分学校
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在古埃及,法老既是立法者,也是最高法官,其救令和口谕就是法律。这些救令首先写在纸草上,然后刻在石板上。据此可知埃及( )
A. 是一个法治国家 B. 法老是最高统治者
C. 已经发明造纸术 D. 使用的是楔形文字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法老既是立法者,也是最高法官,其敕令和口谕就是法律”可知,这体现出,法老是最高统治者,掌握着最高统治权,B项正确;法治国家,是国家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必须依照法律行使,而法老的权力实际上是公共权力的滥用,排除A项;材料是在说法老的权威,而不是说造纸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字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
2. 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浮雕上,刻有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某某面前接受象征王权权标的内容。该浮雕台在强调( )
A. 全民信仰沙某某 B. 法律由神所制定 C. 中央集权的强化 D. 国王权力的神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浮雕内容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某某面前接受象征王权权标”,结合所学可知:浮雕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关系,王要站在神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说明该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国王权力的神圣,D项正确;浮雕不能体现全民信仰沙某某、法律由神所制定、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ABC选项。故选D项。
3. 马克思认为:“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伯利克里时期希腊开疆拓土 B. 亚历山大东征传播希腊文化
C. 伯利克里奠定雅典民主基础 D. 亚历山大帝国历经百年辉煌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伯利克里时代是古希腊民主制度的顶峰,对后世民主制度影响深远;亚历山大东征传播希腊文化,使希腊文化影响扩大,形成希腊化时代;B项正确。伯利克里是政治家,他的杰出影响是使民主制度达到顶峰,排除AC两项;亚历山大帝国只有十三年,排除D项。故选B项。
4. 公元前27年,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罗马最高统治实权,并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某某”的尊号。“他”是( )
A. 斯巴达克 B. 汉尼拔 C. 凯撒 D. 屋大维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古罗马,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罗马最高统治实权,并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某某”的尊号,罗马帝国形成,D项正确;斯巴达克是奴隶,汉尼拔是迦太基统帅、凯撒是共和国时代的杰出将领,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5.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某某、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 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 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 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 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某某、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 著名学者刘某某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下列构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的是( )
A. 庄园与法庭 B. 教会与大学 C. 封君与封臣 D. 富农与市民
【答案】C
【解析】考查点:西欧封建关系。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可知,这项制度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世纪至10世纪,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了封君封臣关系。C正确;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基层组织形成,不属于等级关系,A错误;大学出现于11世纪,B错误;市民通常是指具有城市有效户籍和常住在市区的合法公民,富农与市民不是等级关系。D错误。综上故选C。
7. 西方学者休慈斯认为:“他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休慈斯眼里的“他”是( )
A. 亚历山大 B. 乔某某·悉达多
C. 穆罕默德 D. 查理大帝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前,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逐渐形成阿拉伯民族,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在此基础上,阿拉伯人继续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再结合材料“他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可知,C项正确;亚历山大未创立一个民族和一个宗教,只是创立了亚历山大帝国,A项错误;乔某某·悉达多是佛教创始人,他未创立一个民族和一个帝国,B项错误;查理大帝创立了查理曼帝国,未创立一个民族和一个宗教,D项错误。故选C项。
8. 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他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 )
A. 建立拜占庭帝国 B. 定都君士坦丁堡
C. 《十二铜表法》 D. 《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查士丁某某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D符合题意;建立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无关,A不符合题意;定都君士坦丁堡与查士丁尼无关,B不符合题意;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感。这说明古希腊神话( )
A. 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结果 B. 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C. 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D. 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答案】C
【解析】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感。”可知,这说明古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故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达;没有涉及迷信色彩才浓厚;故排除AB项;神话不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故排除D项。故选C。
10.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 西欧城市的兴起
C. 大学的兴起
D. 西欧庄园的兴起
【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项符合题意;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于9世纪后期,A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西欧城市的兴起于10世纪,B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西欧庄园的兴起于11世纪,D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由此可知,ABD三项的事件都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排除;故选C。
11. 《天方夜谭》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阅读该作品我们可以了解( )
A. 古代巴比伦的社会生活 B. 阿拉伯帝国的民风面貌
C. 奥斯曼帝国的风土人情 D. 法兰克王国的战争风云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天方夜谭》又称《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有利于了解阿拉伯帝国的民风面貌,B项正确;《天方夜谭》与古巴比伦无关,A项错误;同样,也与奥斯曼帝国的风土人情和法兰克王国的战争风云无关,CD项错误。故选B。
12. 下图是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画家不再呈现圣母头上的光环,却赋予她纯朴善良、和蔼可亲的形象,充满了人间的爱。该作品表现了( )
A. 圣母的神圣威严 B. 中世纪艺术风格
C. 人们的物质追求 D. 世俗的人性光辉
【答案】D
【解析】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其创作的圣母像,纯朴善良、和蔼可亲,充满了人间的爱,体现了世俗的人性光辉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D;“纯朴善良、和蔼可亲”体现的是世俗母亲的慈爱人性,无法体现神圣威严,排除A;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排除B;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3. 12世纪末,日本中央政权的鲜明特点是( )
A. 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B. 武士阶层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摆设
C. 孝德天皇掌握中央大权
D. 天皇与幕府共同掌握国家大权
【答案】B
【解析】12世纪末,武士集团控制了中央政权,天皇成为摆设,日本从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故选B,排除A;孝德天皇主要生活在7世纪,进行了大化改新,C错误;12世纪天皇和幕府同时存在,但是天皇成为傀儡,不能掌握国家大权,D错误。
14. 有学者认为,美洲人生活原本以人与自然的互动为特点,而欧洲人的到来却生硬地切断了这种互动,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变化始于(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列强殖民扩张 C. 宗教改革运动 D. 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A
【解析】该学者认为欧洲人的到来打破了美洲人原有的生活特点,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开辟出到达美洲的新航线,从此欧洲人开始了在美洲的殖民活动,故选A;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B项不符合“始于”,排除;1517年开始宗教改革,不符合“始于”,且宗教改革运动与改变美洲人的生活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C;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项“始于”,排除。
15. 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 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 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 受到世俗力支配 D. 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答案】D
【解析】根据“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可知,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故选项D符合题意;欧洲大学不具备政府管理职能,没有受到世俗力的支配,故排除AC项;材料没有涉及言论自由,故排除B项。故选D。
16.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称,美第奇时代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 )
A. 人文主义 B. 专制思想 C. 神权思想 D. 写实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4世纪前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越来越发现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提出人文主义思想,反对以神为中心,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故A符合题意;专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思想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写实主义是一种美术思想,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 某班同学在一次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在当时客观上刺激了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间的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是( )
A. 新航路开辟 B. “三角贸易”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殖民争霸
【答案】B
【解析】依据“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间的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从事罪恶的三角贸易。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但是使欧洲积累了资本,促进了美洲经济的开发,B符合题意;ACD项某某“上亿人口被掠夺”等不符,排除。故选择B。
18. “17世纪40年代王权与自由的斗争中,当王权因冲破传统而否定自由之后,自由也冲破传统而否定王权,王权与自由在战争的激烈冲突中各自走向最极端,这就是革命”。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法国大革命 D. 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来自苏格兰,狂热的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是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议会和王权之间的矛盾激化,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再结合材料“17世纪40年代王权与自由的斗争中”、“各自走向最极端,这就是革命”可知,B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C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D项错误。故选B项。
19. .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这充分体现了( )
A. 分权制衡的原则 B. 民主共和的思想
C. 君主立宪的理念 D. 中央集权的观念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可知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中央政府内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三权分权制衡,中央与地方分权制衡,A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在题干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为美国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而非君主立宪,C项错误;中央集权的观念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故选A项。
20. “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法用来做种植园的活,因为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种植园主起初想雇用欧洲的契约工人,但是,他们的工资太高且自由散漫”。种植园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引发了( )
A. 新航路开辟 B. 殖民扩张
C. 奴隶贸易 D. 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法用来做种植园的活,因为他们染上了来自欧洲的疾病,正在灭绝。种植园主起初想雇用欧洲的契约工人,但是,他们的工资太高且自由散漫”分析可知,种植园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引发了奴隶贸易。因欧洲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种植园缺乏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发现贩卖黑人奴隶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从16世纪到19世纪持续了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1. 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共产党宣言》
C. 《物种起源》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著作。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这里所说的“这本书”是指《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2. 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书中写道:1648年革命,1789年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要求。“当时整个要求”是( )
A. 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和解放 B. 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
C.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D. 确立“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1648年革命和法国1789年革命目的都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这也反映了当时整个要求,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此时英法的诉求,排除;此时期英法要求推翻君主专制,B选项错误;D选项不符合法国大革命的要求,排除。故选C。
2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这场革命”和“新学说”指( )
A. 法国大革命 人民主权 B. 美国独立战争 三权分立
C. “光荣革命”人民主权 D. 德意志王朝战争 三权分立
【答案】B
【解析】由“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结合所学可知,1775年到1783年美国的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材料中“这场革命”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后,吸收了法国启蒙运动中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体。因此本题中的“新学说”指的是三权分立,B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发生在法国,A排除;光荣革命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C排除;德意志王朝战争与“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不符,D排除。故选B。
24. “这一事件本身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是指( )
A. 国王重开议会 B. 攻占巴士底狱 C. 来克星顿枪声 D. 三级会议召开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以死伤近百人的代价,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监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暴动,法国大革命由此开始了,B项正确;国王重开议会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A项错误;莱克星顿的枪声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C项错误;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D项错误。故选B项。
25. 资产阶级革命是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种表现。A同学找到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如下图),并进行了相关解释。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文献的制定奠定基础 B. 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进程都十分顺利 D. 法律文献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保障
【答案】D
【解析】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体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各国在革命中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D项正确;材料内容并未体现文艺复兴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B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进程都十分顺利,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6. “资本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这种斗争”主要是围绕限制王权问题展开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斗争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意味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走出了中世纪,走进了现代世界”意味着英国的政治由专制走向了民主。
(2)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他兴起于美洲大陆,是一个没有‘童年’、没有母语的国家……殖民者先后在此颁布了《糖业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和母邦兵戎相见”的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
(3)原因:根据材料三“法国革命者废除君主政体,重新构建了社会秩序。然而法国革命者却无法设计出一个可以取代君主专制稳定政体……”,可知,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帝国建立的原因是:法国革命者废除君主专制后,没有设计出可以取代君主专制的稳定政体。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向西欧传播了民主、自由等革命思想(或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精神带到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或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等方面概括拿破仑统治的影响。
(4)共同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等方面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影响。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广东***历史试题(解析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