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重大意义》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认识到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从而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核心要义,科学认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重大问题,既要坚定信念和信心,又要增强问题意识,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
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实现国家现代化作出不懈探索,是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建设大踏步向前推进,为我国实现现代化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我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借鉴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与文化成果,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和规律,对于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发展了党的现代化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新境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13年,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即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5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一些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3个重点。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6年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阐明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同时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任务,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享。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原则,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分配制度,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一重大原则,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新天地。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重大意义》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