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一期培训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期培训反思
工作以来参加过不少的培训,但很多时候让我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而此次李某某教授的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回想起来,那精辟的课文解读、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精彩的上课画面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久久不能忘怀。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此次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
李某某老师说:“目前小语教学存在的随意性的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缺乏课程意识。”说实话,课程意识这四个字给我的印象是模糊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就目前的理解程度来看,我觉得课程意识就是每个学段的课程内容,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看似是每个教师必备的理论基础,事实却是糟糕的。
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起来,要改变的一大策略就是学习课程标准,备课不是单单看看教参、读读教案就可以,必须清楚本学段学生要学会的内容是什么,这是基础,本学段解决本学段的目标,不倒退不拔高;同时李老师指出:“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即是课程内容的提示,是上位知识; 每课的课后习题则是教学内容的提示,下位知识。当两者出现不相符的情况下,要尽量参照课程内容修改教学内容。”这就告诉我们不能在完成课后习题后就把单元要素抛之脑后,每一课的学习必须要把单元要素落实到位。
教师要学会整合教学内容
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通过李老师讲解,我真正了解了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内容要合理、梯度恰当。在讲课中,多注重学生的理解,少讲、多读,多读,学生能理解的、能自己学会不讲,对一些学生理解不好的或不透彻的,这时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了,老师也不觉得累了。避免老师UpUp嗦嗦一节课,学生感觉如在梦境中,什么也没学到,而老师呢?口干舌燥,毫无益处。
简单举例精读课教方法,略读课用方法,当然略读课绝不是粗略地了解大意就可以,略读课文往往才是生活中的阅读,这更需要学生运用方法,巩固知识,培养阅读的能力。
当然一节课要想整合好内容,还要分清楚基础知识和加分知识。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必须要先把课堂的基础知识精准把握并落实到位再去追求加分知识的学习。
教师要学会研究学生心理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更应该不断研究学生。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厌学语文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必须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注意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每一个教学环节或活动要学会研究本班学生心理后制定,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断肯定与鼓励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各个层次的同学更多地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尤其要关注特殊学生。 令我感动的是李老师在执教《一幅名中.扬外的画》多次鼓励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学生,弯腰倾听,掌声鼓励,让在座老师意外的这个男孩子主动举手回答了两次问题,而且答案令人惊喜。所以作为一名教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收获。
当然这一点也适用于我们老师自己。老师们应该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思维碰撞,有了火花,结合本班的学情再去上课,结果一定令人惊喜。
虽然只是两天培训,但是在过程中让人回味无穷;不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加上我有认真参与培训和做好笔记,让我时刻都能借助这些知识理论去促进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从而去开展教学,我感到收获很大,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者,“让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把每一节课上合格”就是我以后坚定的目标。
总之,本次培训,我真的感觉收益颇丰,李老师的朴实、素养、情怀深深打动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学习,让自己教得合格,让学生学得快乐。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第一期培训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