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包括
(1)静力学? ?(2)运动学? (3)运动定律? (4)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5)机械能? ?(6)动量? ? ? (7)振动和波? (8)热学(9)静电学:(10)恒定电流 (11)磁场(12)电磁感应 (13)交流电(14)电磁场和电磁波? ?(15)光的反射和折射? (16)光的本性??
(17)原子物理? ?(18)物理发现史
一、静力学:
/
二、运动学:
/
/
/
三、运动定律:
/
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
/
五、机械能:
/
六、动量:
/
/
七、振动和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1.1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
1.2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1.3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1.4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路程为2倍振幅。
1.6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1.7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路程为4倍振幅。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
八、热学
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
/
十、恒定电流:
/
/
直流电实验:
/
十一、磁场:
/
十二、电磁感应:
/
十三、交流电:
/
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
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均匀变化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B,振荡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振荡的B。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
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
4.从空气中竖直向下看水中,视深=实深/n
4.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
5.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
/
十六、光的本性:
/
十七、原子物理:
/
十八、物理发现史: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26、卢某某: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