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花城版音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3课《落水天》(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3节《落水天》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弘扬客家音乐。《落水天》是一首流传于广东客家方言地区山歌。本课选定客家本土音乐作为教学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感受客家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更加热爱本土音乐和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创设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体验音乐。
教材分析:《落水天》这首歌曲f调,旋律由“la、do、re、mi四个音组成,共8个小节。客家方言的广东民歌,歌词朴实感人,表现了旧社会穷苦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伞遮雨的可怜情景,同时又具有风趣的内涵。速度较慢,情绪较为抒情、伤感,歌曲的节奏简单重复。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是在客家童谣的伴随中长大,但是学唱客家方言歌曲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结合奥尔夫教学基本原则,让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这首歌,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落水天》
第一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用不同歌词、速度表现不同时代的“落水天”,使歌曲表现力更丰富、更富有感染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感内容;通过改编歌曲节奏、速度等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感受不同时代的“落水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落水天》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曲的基本情绪。
重点
感受客家民歌的旋律特点,把握歌曲情绪,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手号游戏: 教师将全班分成五个组,分别名叫“do”、“re”、“mi”、“sol”、“la”教师用钢琴演奏这五个音。
在学生出现唱不准时,老师要及时范唱或通过琴声让学生模唱纠正。
学生听到自己的名字就起立打手号唱出那个音。
用游戏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将所学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
讲授新课
欣赏歌曲:教师播放范唱音频
情绪:优美而悲伤 有趣地
速度:中速
教师范唱:教师跟着伴奏音频有感情的范唱。
歌曲是由: 6、1、2、3四个音组成的
节奏练习:这种节奏有一种悲与叹息的感觉。
歌曲学唱
旋律学唱:1、2、3比高低,教师指导学生打手号1、2小节。
教师伴奏,带领学生唱歌谱,唱熟后再用指导学生打手号唱谱。
歌曲介绍:“落水天”是客家话下雨天的意思。在**_*感受广东民歌的风格,情调。
歌词学习:教师播放方言范唱
歌词表现了客家人在下雨天湿了衣又没有伞遮挡的无奈心情。
齐读歌词:教师播放歌词音频。
歌曲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用方言演唱歌曲。
我是小小演唱家:教师播放伴奏音频,指导学生演唱。
教师讲授民歌相关知识: 好多的民歌,以诗经最常见的问题是好多的词、歌,作者根本就没有取名,所以今天我们看的时候,为了方便记录整理,通常就取它的第一句话作为标题。在回到词中来,它也向我们表达了一个意境。就是说故事发生在一个下雨天,再由这个下雨天,从人物的感受表达情调。
我是小小伴奏家:教师指挥学生用小乐器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境来创编动作。
拓展延伸
改编歌词:我们现在生活如此美好,下雨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玩水,打水仗!那我们能不能把歌曲进行改编一下!变成我们自己的《落水天》呢?
1、生生合作改编歌词。分4人小组讨论改编歌词。
2、改变歌词后按原速演唱。
3、把歌曲速度加快演唱。
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客家山歌《落水天》,还改编了新歌词,还为歌曲设计了美妙的动作,同学们真的非常棒!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把我们的客家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对本课进行总结 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花城版音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3课《落水天》(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