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实船试验技术要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六章 技术要求
一、沅水浦市至常德航道建设工程
1项目概况
沅水浦市至常德航道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按Ⅳ(3)级航道标准建设沅水浦市至桃源248km航道,设计航道尺度为1.9×50×330m(航深×航宽×最小弯曲半径);按III(3)级航道标准建设桃源至常德48km航道,设计航道尺度为2.0×60×480m(航深×航宽×最小弯曲半径)。工程需整治滩险共12个以及船闸引航道改造1处。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目前航道整治工程已全部完成施工,具备开展试运行报告、整治效果分析报告和实船适航试验工作等条件。
2试运行、整治效果观测、水文观测和实船适航试验目的
2.1 试运行目的
通过试运行作业以检验航道及其配套设施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完善作业安全、防污及事故应急管理,发现并整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整个工程的验收及正式运营奠定基础。
2.2整治效果观测的目的
(1)检验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航道水流条件的变化情况,与工程前相比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为整治效果分析提供依据。
(2)检验重点滩段桃源枢纽至陬市航段航道整治后相关整治建筑物是否稳定、是否达到了整治的效果以及该航段的通航条件是否能达到Ⅲ级航道1000吨级设计船型的航行要求。
(3)对工程实施后的航标设置、航道优化提出建议。
2.3桃源枢纽以下河段水文观测目的
桃源枢纽以下河段受采砂影响,水文条件发生较大变化,通过水文观测了解其变化情况,分析对工程整治效果的影响,并为桃源枢纽船闸以及相关航道进一步升级改造提供基础资料。
2.4实船适航试验的目的
为了研究整治工程实施前后,试验河段水流流态及特性变化,分析整治工程对五强溪、桃源枢纽航段通航的改善情况,检验整治后的通航条件是否能达到Ⅲ级航道1000吨级设计船型的航行要求。
3依据和标准
(1)**_*的委托函。
(2)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有关规范、标准:
①《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14);
②《航道工程设计规范》(JTS181-2016);
③《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JTS181-5-2012);
④《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JTJ287-2005);
⑤《内河助航标志》(GB5863—93);
⑥《实船快速性试验规程》(JT/T 292-2015);
⑦《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JTJ232-1998)。
(3)交通运输部颁布的《航道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2008年第1号部长令)。
4试运行、整治效果观测、水文观测和实船适航试验内容
4.1试运行报告内容
编制单位应与地方航道部门、使用单位以及航运企业等进行对接,实地调研试运行起止时间、主要运行内容、主要技术参数等,落实试运行管理机构设置及主要技术人员配备情况,收集运行规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人员培训、管理规章制度等资料,分析试运行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针对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处理措施。编制单位应征求航道管理部门、航运企业等用户对项目试运行的评价,针对试运行分析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4.2整治效果观测报告内容
编制单位应收集项目实施前后的水文、地形等资料,对沅水浦市至常德航道建设工程的项目过程进行介绍,概述项目的整治原则、整治措施、设计水位、整治方案、变更设计、航道维护等内容,通过工程实施前后的河床形态变化、航道、水文条件变化、航标配布变化等方面对工程的整治效果进行分析,对整治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总体评价,对工程中的相关科研成果进行验证,论证项目实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针对项目中存在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航,在确保通航安全的前提下,给出最大通航流量,为航段安全维护、营运提供依据。观测河段位于五强溪电站引航道下游,特别是下游有揽子湾大桥,根据航段通航条件适当增配、调整航标,以确保试验安全开展,对航标配布提供指导意见。观测河段布置1个流量断面、4组水尺,水尺按整小时观测水位。每级流量都测量船舶上、下航迹线共4条,4条流向线。
4.4.2桃源枢纽船闸下游航段实船适航试验
根据物理模型试验,桃源枢纽船闸下游航段实船适航试验选取流量为3000、7000m3/s。观测河段位于桃源电站引航道下游,观测河段布置1个流量断面、4组水尺,水尺按整小时观测水位。每级流量都测量船舶上、下航迹线共4条,4条流向线。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实船试验技术要求》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