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学中草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精选教育文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小学中草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我校立足实际,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以内涵发展推动课程改革,以“继承与发展”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开发中草药校本课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制定课程指南
(一)课程性质
中草药校本课程是传承民族文化、普及中草药知识的科学启蒙课程。儿童时期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草药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相关的中草药知识,帮助他们体验探究中草药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通过中草药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与中草药相关的浅显的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了解常见中草药采集、加工、保管的基本方法;保持和发展对祖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的兴趣;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中草药利用技术的新发展。
(三)教材编写建议
1.全面体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教材的编写应以《指南》为依据,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全面地体现和落实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
2.体现课程内容。教材中学习素材的选择,图片、情境、案例与栏目等的设置,拓展内容的编写,以及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都应当与所安排的内容有实质性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
3.准确把握内容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要求的程度。
4.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实践依据。教材内容、活动设计等,要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根据实践的结果推敲可行性,并不断改进与完善。
5.体现整体性。中草药知识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而作为教育任务的中草药知识内容在反映这一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还应当体现作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要呈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一些知识之间存在逻辑顺序,教材编写应有利于学生感悟这种顺序。
一些知识之间存在着非本质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相同的内容领域,也体现在不同的内容领域。帮助学生理解类似的实质性联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教材在内容的素材选取、问题设计和编排体系等方面应体现这些实质性联系,展示科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科学方法的一般性。
6.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材在呈现相应的内容与思想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螺旋上升是指在深度、广度等方面都要有实质性的变化,即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要求。
7.教材内容的呈现既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又使整套教材的编写体例、风格协调一致。
8.教材编写不是单纯的知识介绍,学生学习也不是单纯地记忆。因此,教材应选用合适的学习素材,介绍知识的背景;设计必要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感悟中草药知识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呈现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现实。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知识与方法的过程。
10.教学内容设计有一定的弹性。教材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
11.体现可读性。教材应具备可读性,应易于学生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二、确定研究内容
(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识之余,引导学生参与和中草药相关的科普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是认识与了解。了解常见中草药采集、种植、加工、保存和食用的基本方法;常见中草药在日常生活的药理运用(包括在本土“凉茶”上的运用);常见中草药在饮食(食疗)上的运用;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使他们在参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实践与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一些常见中草药在凉茶、饮食、日常用品等方面运用的探究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拓展;开展小实验,撰写观察日记、调查报告、专题总结等实践活动;进行中草药的历史发展及著名医学家的研究和中草药技术的发展现状的研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小学中草药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精选教育文档》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