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鸟的天堂》片段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鸟的天堂》片段教学
教学目标: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2.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从不同方面来仿写出植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景象。
2.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从不同方面来仿写出植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师: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鸟的天堂》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生:读。(重读“的确”)──齐某某。
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前面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后面的没有加。
师:你怎样理解?
生: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株号称“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二次去是在早晨,作者看到了很多的鸟,证实了这株榕树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指的就是一棵大榕树。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一读】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棵大树。
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
(师配乐朗读5~9自然段。)
师:你仿佛看到一颗怎样的树?
生:这是一株非常大的树。
(板书“大”)
生:这是一株非常“绿”的树。
(板书“绿”)
生:生机勃勃。
(板书“生机勃勃”)
生:茂盛。
(板书“茂盛”)
师: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板书)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某某这句话。
生:读。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的5-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生:“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我第一次看到”。作者从自己的亲身阅历写出了这株榕树很大。
师:是的,巴金爷爷走过的地方很多,足迹遍布国内外,可以说见多识广,但这样大的也是第一次看到,可见榕树之大。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数不清”的丫枝,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
师:出示这句话,再读,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强调了“大树”。
师:把体会带进去,都读读这句话。
生:应突出“一棵”这个词,作者从远处看误以为是很多株榕树,走近看原来只是一株。(读,强调“一棵”)
师:为什么作者会误以为是许多棵树呢?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回忆前一天在网上查阅的榕树图片,说说榕树的生长特点。)榕树的树枝上有许多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
生:有着数不清的丫枝。
师: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和我们学校一样大。
生:惊叹“哇”。
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这棵树真大,连一小部分树枝都成了一棵大树。
生:树枝斜躺在水面上,我觉得这树枝很舒服。
(读出舒服)
师:“树枝卧在水面上”,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树卧在水面上,就好像水中也有了一个绿色的小岛。
生:怪不得作者前面说:“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师:她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
生:(齐某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原文中,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只见到了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刻画了大榕树的形状、姿态、颜色: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现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感情的描写之后,发出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作为描写的对象,按照“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详细描写它主干、枝桠、叶子,乃至花朵的颜色和姿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恰当灵活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融入个人的真实感受,加以生动细腻的描绘,抒发由衷的喜爱之情。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鸟的天堂》片段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