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文言文两则(2课时)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人六下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2.参考注释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
1.搜集关于孔子、孟子的图片。
2.搜集关于《学弈》《两小儿辩日》的朗读材料。
3.搜集介绍孔子、孟子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文言文是其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言简意赅,能揭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教师板书课题,齐某某课题。)
二、检查预习,简介作者。
1.教师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2.指名读,其他同学正音。(课件出示)
3.全班齐某某。
4.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它的作者是谁,讲的是什么故事?学生集体交流。
5.教师简介孟子资料,小结故事内容。(课件出示)
二、范读激趣,掌握节奏。
1.教师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课件出示)
2.教师播放朗读材料,然后范读,明确朗读节奏以及语气。(课件出示)
3.重点指导设问句的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对于这句的回答“非然也”,要读出肯定的语气。朗读时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4.全班齐某某,教师指导读音、节奏停顿和语气。
5.学生模仿老师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教师指导重点字词。
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弄清楚文中的人物关系。
2.学生集体交流。
(1)指名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学弈。
(2)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学弈》选自《 》。课文先写 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接着写 ,学习效果也 ,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 ,并不是因为 。
四、探究质疑,理解感悟。
1.探究质疑:弈秋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并过度:“通国之善弈者也”(课件出示),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金牌得主,上门求学的人肯定是络绎不绝,有两个幸运的人成了弈秋的学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结果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3.探究质疑:其中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呢?你能用原文的话回答吗?学生交流。教师明确: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课件出示)老师给这个人起个名字“专心致志者”(师板书:专心致志者)。你还能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归纳:一心一意者、聚精会神者、全神贯注者等。
4.请学生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专心致志者当时是怎么做的。注意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学生交流。
5.探究质疑:另一个人当时是怎么做的呢?用原文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学生合理想象,说说这个人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然后交流。
6.探究质疑:你们能给这个人起个名字吗?学生交流,教师归纳:三心二意者、一心二用者、心不在焉者、心猿意马者、胡思乱想者、心慌意乱者等。
7. 探究质疑:二人师出同门,其结局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说明宇宙空间是无穷无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巨大的反差,因此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指导朗读。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来熟悉课文。尤其为了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我还设置了表演课本剧的环节,这样学生分角色朗读,能掌握停顿节奏、朗读语气,还能从中理解人物特点,掌握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质疑,从而悟出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个别同学的朗读还是不够流利,停顿节奏把握得不是十分准确。以后在朗读方面还要下功夫。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文言文两则(2课时)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