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

本文由用户“yuliyiya”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8-06 13:37:53 举报文档

以下为《第一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由来

①“教育”  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某某,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②东汉许某某《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定义

1.社会角度①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②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的身心施加影响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③更狭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德育”。

2.个体角度个体的学习过程或发展过程。

3.综合性定义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的社会化社会的个性化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1.教育者:以教为职责;主导性作用;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教育者应该具备两个条件:①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②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现代学校教育者的特征主要有:①主体性: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②目的性:以教育为目的;③社会性:现实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2.受教育者(学习者):以学为职责的人;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内容上: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教育环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认识对象和客体形式上:教育方法,教育的组织形式。

◇ 拓展延伸

教育的四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组成。

(四)教育的形态

1.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VS制度化①非制度化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制度化的教育②制度化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2.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家庭教育VS学校教育VS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3.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出发农业社会的教育VS工业社会的教育VS信息社会的教育。

二、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1.本质规定说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①动物本能行为不能称为“教育”②“有目的”说明偶然习得的行为不属于教育③“培养人”说明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③“社会活动”说明教育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先天本能不属于教育④忽视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培养的机械的“灌输”不是教育⑤教育包含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教育。例如,完全独立自主的“自学”就很难说是“教育”⑥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就不能称为“教育”。因为这类行为都是在自然或类似自然的状态下发生的,无法对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起到“促进”或“加速”的作用。

2.上层建筑说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专事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活动。

3.生产力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再生产劳动力的手段培养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人,成为直接的生产力。

4.双重属性说教育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具有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

5.特殊范畴说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生产力、经济基础或上层建筑的某一方面只能独立出来专门的、特殊的范畴来加以研究教育的特殊性表现在“教育是传递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工具”。

6.多质说多质的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科学性、社会实践性等多方面属性的统一。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与人类共始终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2.历史性(时代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和特征,强调古今不同3.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4.生产性:①劳动力再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5.长期性: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活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6.继承性:教育前后相连,继承和发展,强调古今相同7.民族性:民族传统与特点教育内容大量保留民族文化传统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受到民族意识、民族自尊心等民族共同心理特征的影响8.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不受外在因素的限制生产力水平政.和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且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9.社会性: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0.超前性和迟效性超前性:教育事业的发展需优先于经济的发展迟效性:不能立见成效,需要经过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才能收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教育的功能

(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1.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例: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个体发展、谋生、享用功能①个体发展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地发展②谋生功能: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技能的需要③享用功能:获得自由、幸福和精神上的享受2.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工具功能)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主要表现:①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不仅使人适应社会,还能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会的发展,例: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②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社会成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之间转换和调动,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拓展延伸

有关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的地位最基础功能:影响经济发展最直接功能:影响政治发展最深远功能:影响文化发展。

(二)按教育的作用方向划分1.正向功能(积极功能):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要促进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2.负向功能(消极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1.显性功能: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例: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主要标志是计划性2.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四)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1.保守功能(自我保存功能):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自身的逻辑性,不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教育自我保存的功能性和继承性,表现出教育重复、封闭、保守的一面2.超越功能(自我更新功能):教育的自我更和.新变革,促进和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

四、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中·南宋)观点: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体现神或天的意志评价: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错误的,是不科学的所有宗教都持神话起源说的观点。

(二)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沛西·能(英)、利托尔诺(法)观点:一种生物现象,动物的生存本能, “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评价: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它标志着教育的起源问题由神话解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三)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某某(美)观点: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批判了“生物起源说”不区分人类教育与动物本能的庸俗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而动物界不存在教育评价:有其进步的一面,但 “无意识模仿”实质上是一种遗传性的,即是本能的,违背了教育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是不科学的。

◇◇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它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都是不正确的。

(四)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苏联)、凯洛夫(苏联)观点: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评价:教育起源的最科学的学说,是理解教育起源的“金钥匙”。

(五)需要起源说(生活起源说)代表人物:杨某某(中)观点:“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教育的发生就植根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  评价:正确肯定了教育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深刻揭示了教育起源的社会原因,在整个教育史上富有创新意义。

(六)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某某(中)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不是生产劳动评价:重要贡献在于将教育起源问题从人之外引导到教育与人之内。

◇◇ 识记技巧

⑴、生物起源说-“本能生利息”,对应如下 “本能”:动物界的生存本能。“生”:生物起源说。“利息”:利托尔诺、沛西·能。

⑵、心理起源说-“心理仿孟某某”,对应如下 “心理”:心理起源说。“仿”:无意识模仿。

⑶、劳动起源说-“米某某爱劳动”,对应如下 “米某某”:米丁斯基、凯洛夫。“劳动”:劳动起源说。

五、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夏某某的教育1、教育场所:“”、“序”;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夏某某,庠是我国最早的学校2、教育内容:军事教育(主要内容)、宗教教育、道德教育。

(二)商朝的教育1、教育场所:“庠”、“序”、“学”、“” 2、教育内容:军事训练;礼乐教育。

(三) 西周的教育1、教育场所:国学和乡学⑴国学:周天子及诸侯所在都城的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①小学教育:内容是德、行、艺、仪几方面②大学教育:天子和诸侯都设有大学,天子设立的叫,诸侯设立的⑵乡学:奴隶主和部分平民子弟的学校,只有小学一级,有塾、庠、序、校等2、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3、教育特征:⑴学在官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①惟官某某,而民无书;②惟官某某,而民无器;③惟官有学,而民无学⑵官师合一:教师还未成为单独的职业,皆由国家的官员担任4、选仕制度:西周的选仕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评价选拔人才的制度5、教师:保傅教育制度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育太保、太傅、太师合称“三公”保负责身体的保育、傅负责培养道德、师负责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四)春秋时期的教育特征:官学衰微,私学兴起1、官学衰微原因:⑴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⑵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⑶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2、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⑴私学兴起的原因:①士阶层的需要;②新兴地主的需要⑵私学的特点: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学在四方”;“学术下移”;“官师分离”;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的“六艺”教育。

(五)战国时期的教育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著名的学府,它是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1、稷下学宫的性质:⑴官家举办,私家主持;⑵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询作用的高等学府2、稷下学宫的特点:⑴学术自由;⑵待遇优厚。

(六) 两汉时期的教育1、教育场所:官学和私学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⑴中央官学:①太学;是西汉的最高学府教育内容:儒家经典②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教育内容:诗、赋、书画⑵地方官学(郡国学或郡县学):“文翁兴学”2、选拔制度:①察举制由下而上推选人才把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试用考核后授予官职②征辟制自上而下选拔官吏3、人物思想:董仲舒著作:《春秋繁露》、《对贤良策》观点:⑴人性论,性三品说:“斗筲之性,中民之性,圣人之性”。教育的主要对象:“中民”⑵三大文教政策: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设立太学以养士;③重视选举,任贤使能⑶道德教育:“三纲XX”(“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XX”:仁、义、礼、智、信)。

(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1、教育场所:国子学、太学、四馆(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分专业招生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2、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高低选用人才,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八)隋唐时期的教育1、教育场所:“六学二馆”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2、选拔制度:科举制;“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科举制度的发展:

①唐代有常某某(每岁举行一次)与制科(不定期举行)②武则天在位时创设武某某,使得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九)宋元时期的教育1、教育场所:国子学、书院⑴国子学(国子监)是最高教育管理机构,最高学府⑵宋朝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XX书院、应天府书院、XX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明确了书院教育宗旨、教育教学原则等根本问题,标志着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书院教育的基本精神:自由讲学2、选拔制度:锁院制、别头试、糊名制、誊录制等一系列新制度,使得科举制更加完善和成熟3、人物思想:朱熹⑴人性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⑵教育目的:存天理,灭人欲,明人伦⑶教育阶段: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学重点是“教事”,大学重点是“教理”⑷德育方法: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⑸朱子读书法:①循序渐进(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即量力性原则;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②熟读精思(巩固性原则)③虚心涵泳(客观性原则)④切己体察(结合实际原则)⑤着紧用力(积极性原则)⑥居敬持志(注意力集中、坚定志向);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

(十)明清时期的教育1、教育场所:书院2、教育内容:程朱理学(“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选拔制度:科举制、八股文(创建于明朝)科举制于某某1905年被正式废除。

·近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洋务教育1、教育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⑴最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指导思想的是冯某某⑵张某某在《劝学篇》里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这种思想2、教育内容:西文和西艺;西文为西方语言文字,西艺为近代西方科技3、教育实践:⑴创办京师同文馆(外国语学堂):最早的新式学堂,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近代第一所官方学校(创办于1862年)⑵创办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所培养造船和航海人才的学校。

(二)维新教育1、创办京师大学堂(XX大学前身):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创立于1898年),同时也是当时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2、废八股,改科举。

(三)清末新政的教育教育改革:①清末学制的建立;②废科举,兴学堂;③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厘定教育宗旨;④留学教育的勃兴。

六、西方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古埃及的教育1.学校类型⑴宫廷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人类有史可查的最古老的学校⑵僧侣学校(寺庙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教学及研究内容以较高级的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为主⑶职官学校(书吏学校):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往往以吏为师⑷文士学校: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通常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是当时最主要、最重要的学校2、教育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二)古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教育内容:《吠陀》教育具有阶级性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2、佛教教育:教育场所是寺院教育内容:佛教经典为主。

(三)古希腊的教育1、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⑴教育内容: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⑵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具有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⑶教育特点:崇文⑷教育形式:以私立教育机构为主忽视女性教育2、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政.和治道德为主⑴教育内容:政治道德灌输和军事体育训练(“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内容单一,方法严厉⑵教育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和武士⑶教育特点:尚武⑷教育形式:以国家机构为主重视女性教育。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四)古罗马的教育学校: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教育目标:培养演说家、雄辩家。

(五)中世纪的教育1、教会教育⑴修道院:西欧最主要的教育机构  ①教育内容:“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②教育目的:培养教士和僧侣⑵主教学校:设在主教堂所在地教学内容:拉丁文阅读和礼拜仪式等⑶堂区学校(教区学校):***在的村落,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教育内容:初级的读、写、算和基督教教义2、世俗封建主教育⑴宫廷学校: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教学内容:主要是“七艺”⑵骑士学校: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封建骑士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

·近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14-17世纪“文艺复和.兴宗教改革”

1、人文主义教育思潮⑴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⑵基本观点: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提倡学术,尊崇理性⑶教育目的:不再是培养神职人员,而是开始注重身心和谐发展⑷课程设置: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开始成为重要课程。

2、新教教育思潮⑴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教会从属于国家政权⑵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⑶加尔文是普及教育之父,是免费学校的创始人。

3、天主教教育思潮⑴兴办教育被视为实现其政治和宗教目的的手段,集中力量于中等和高等教育,而不重视初等教育⑵为了反对宗教改革,天主教加强了自身的变革和对教育的控制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改革——“新欧洲、美进步”

1、新教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背,机械模仿。

8、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标志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

(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近代教育的特征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⑵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⑶教育的世俗化⑷教育的法制化。

2、现代教育的特征⑴公共性:公共事业,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公平性⑵生产性:与物质生产结合越来越紧密⑶科学性:科学教育,科学的指导⑷未来性:教育要面向未来⑸国际性:教育要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面向世界⑹终身性:教育贯穿人的一生⑺革命性:教育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的,需要不断革新。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⑴教育的终身化: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⑵教育的全民化:对象的全民化,亦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⑶教育的民主化:教育平等,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的核心;教育自由⑷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⑸教育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2. 教育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3. 德育安全工作计划
  4. 教育学的概念、本质
  5. 《中学教育基础》复习提要(1)
  6. 学校禁毒教育工作总结
  7. 主题教育活动知识测试
  8. “文明上网-绿色上网”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9. 实验小学科技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10. 教师招聘重点简答题85道汇总
  11. 洪某某:在2020—2021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教研工作会上的讲话
  12. 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案
  13. 小学国防教育活动方案
  14. 党史教育发言材料

以上为《第一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