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

本文由用户“gcuysdi”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7-13 21:12:45 举报文档

以下为《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022年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题(一)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为齐某某,建都于某某(今潍坊昌乐境内)。分封姜太公的依据是( )

A.血缘远近 B.功劳大小 C.先王后代 D.商朝遗民

2.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某某、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某某,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3.有人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巩固统一的需要

C.与秦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D.是秦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4.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下列人物中,其做法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墨子

5.商鞅和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一位是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一位是少数民族汉化的先行者。关于他们的共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实现了富国强兵,实现了本民族汉化进程

B.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迁都助推改革进程

C.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D.都践行了儒家治理国家的思想,推崇儒家学说

6.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设置丞相

7.中医药为防治新冠肺炎做出了重要贡献。东汉时,“医圣”张仲景阐明“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主张的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史记》 D.《道德经》

8. 《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补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

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C. 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 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9.《明太祖实录》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扩大六部权力 B.加强君主专制 C.扩大地方权力 D.改革丞相制度

10.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1.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祺。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这“一个时代”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民主科学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2.伍某某在某次会议期间特作《七律·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御外敌”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材料五 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1953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1953年中国走上“快速工业化”的标志是什么?(2分)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一))》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