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观袁某某老师《送元二使安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观袁某某老师《送元二使安西》&《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送别抒情诗有感
听了袁老师的课,是我受益匪浅。原来古诗也可以这样上,她将《送元二使安西》&《《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两首诗整合在一起上课归类为送别抒情诗,并结合了六年级学生就要毕业离校,设计了一个毕业赠言的小练笔,课堂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古今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我曾经也给六年级的学生上过这两首古诗词,但课堂气氛特别的沉闷,学生根本理解不了这种离愁别绪。我常常寻思着:为什么看着平时并不活跃的一群孩子,在名师的课堂上,却像变了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且思维活跃,妙语不断,真像着了什么“魔”?为什么名师有如此的“魔力”?最近,我观看了袁某某老师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送别抒情诗,几翻学习,几经思索,才有所感悟,且不说她的那精心巧妙的课堂设计,光是精彩的课堂评价语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评价语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下面就结合袁老师的《《送元二使安西》&《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送别抒情诗的课堂评价语谈几点感受。
多样的导入。
袁老师首先出示一些诗句让学生们,进去接龙填写,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接着袁老师出示了点词成诗的游戏环节,让学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音、节奏,使学生想听,爱听。
三、赏识激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也就是人人都想得到别人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而孩子的这种需要更为强烈。评价语应以鼓励为主,让孩子获得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小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我们老师决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袁老师在课堂的学生回答评价以鼓励为主,大大激发的学生信心。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也应及时送出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的赞赏,这样,才能真正博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心。如“××同学,老师相信你的实力。”“你的发言很精彩,老师为你自豪!”(面带笑容)“你说得真好,刚才不举手不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表现机会了吗?相信自己。”“你读得真让我感动!”。这样充满热情、亲切的鼓励,学生听后怎么会不受感动?怎么会失去信心?
古今结合,学以致用。
这两首古诗词录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意味着孩子们即将毕业,毕业了肯定要写毕业赠言,袁老师将送别抒情诗与毕业赠言巧妙的结合,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课堂学生写毕业赠言,把学生的离愁别绪调动起来。这样,不仅巩固了诗词,更能让学生理解诗人当时的心情,达到古今结合,学以致用的效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观袁某某老师《送元二使安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