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3课时 小括号【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3课时 小括号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4例3,完成P74“做一做”,P75“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题卡、五角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两步计算,回顾运算顺序。
学生拿出口算题卡,比一比,看谁最先完成。
4+3+3= 3+4+9= 9-3-4= 10+5-2=
5+0+3= 3+2+1= 10-3+7= 7-0-6=
【学情预设】20以内的加减混合口算学生比较容易完成,要求学生在说出结果的同时,还要说出运算顺序。
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口算,计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连某某、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及顺序,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2.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计算的口算。
二、情境呈现,认识“小括号”
课件呈现教科书P74例3情境图。
动态演示:先出示10个五角星,再出示主题图,主题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分别是欢欢和乐乐,对话内容依次出现。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信息内容: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师:根据获得的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还剩下几个五角星?然后让学生完整地把条件和问题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充分为现实情境提供经验支撑。
2.尝试解决,引发认知冲突。
(1)师:求“还剩下几个五角星”,你打算怎么解决?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式。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
(2)汇报展示。
师:我看了一下,同学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学情预设】预设1:10-2=8 8-3=5
预设2:10-2-3=5
预设3:2+3=510-5=5
教师板书有代表性的算式。
师:同学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列出了不同的算式,我们来看第三种,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10-2+3=5。
师:10-2+3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但是现在要先算加法,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先算加法呢?
【学情预设】学生的想法较多,会在2+3这里想办法,比如添加一个记号,说明算式中要先计算“2+3”。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后,让学生尝试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创造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思考,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
3.在交流中认识“小括号”。
(1)师:先算加法,你们想在10-2+3中添上什么符号?
学生尝试添符号,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给出建议。
(2)交流汇报。
师:谁来展示一下用的什么符号?
【学情预设】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有的可能在2+3下面画线,有的可能在2+3上画框或圈,有的可能画小括号等。
(3)引入小括号。
师:同学们创造这么多的表达方式,想象力真丰富!但是每人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必须进行说明,否则别人不知道新符号的意思。所以,数学家选定了“( )”,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的作用就是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由此引入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在“创造”符号与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引入小括号,明确小括号的意义与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4.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在这里要鼓励学生用第二种方法。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师: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括号,你知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板书设计
小括号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连续剪五角星的情境引入,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在引入小括号前,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同时注重抽象概括,在交流活动中认识小括号的意义,在对比练习中巩固运算的顺序。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括号,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要点,就是计算速度较慢。读带括号的算式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还需要加强。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3课时 小括号【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