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演讲稿

本文由用户“Z104516061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7-26 13:32:00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中国式现代化演讲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十四亿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而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人民不仅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在发展自身的同时造福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中国式现代化来源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四个现代化”理论的提出

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封锁,中国选择了苏联的现代化发展模式,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共产党通过“走自己的路”,顺利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进行了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以后成功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一系列先见性、原创性、自主性的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快车道。

这一时期,邓小平最早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

在这个阶段,我们党用改革开放的方法推进现代化建设,“改革”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彰显了我们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心;“开放”反映了党和国家主动融入世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积极心态,表明我们党主张向先进国家学习,学习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进而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走社会主义强国道路,使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打破传统体制束缚,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0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维护的是资本家的利益。而中国式现代化则站在人民立场上,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牢牢扎根于人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体现着鲜明的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始终坚持自信自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因而体现了“自立”。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因而可以做到“自信”。

始终坚持守正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内容。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在坚持守正中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直面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也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源。只有回应时代的呼声,并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推动理论创新。

始终坚持系统观念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

始终坚持胸怀天下

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结语

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轫者。新时代中国青年应积极践行:

第一,唯求真知,做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时代青年。现代化是求知求真的社会试验,也是关心和影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场域,这要求青年始终怀抱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信仰。

第二,玉汝于成,做勤奋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青年。青年应以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毅力,以永不满足、攀登不止的追求完成当前阶段的使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君子不器,做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的时代青年。创新是青年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立身之本。青年要敢于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创造更好的未来。

以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演讲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