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1 阶段检测卷(二)【第五、六单元】--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测试卷 (含解析)

本文由用户“ayano2k”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12-24 20:01:42 举报文档

以下为《卷11 阶段检测卷(二)【第五、六单元】--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测试卷 (含解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阶段检测卷(二)

/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1**_*考,6,★★☆)《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最能体现材料中“合作”的重大事件是 ( )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二次革命

2.(2021**_*期末,10,★★☆)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3.(2021**_*考,34,★☆☆)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打响第一枪的起义是 (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4.(2021**_*考,40,★★☆)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在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地方组织农民力量,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使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壮大。他的做法是 ( )

A.组织工人罢工 B.走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C.服从共产国际 D.策划城市的武装暴动

5.(2021**_*考,1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主要是因为它 ( )

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6.(2021**_*考,3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体现了长征中的 ( )

A.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集体主义精神

7.与下图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8.(2021安徽合肥蜀山期末,18,★★☆)某记者就*_**势发表评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的是 ( )

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C.国共两党开始由内战到合作抗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9.(2021黑龙江龙东地区农垦、森工中考,6,★☆☆)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0.(2021独家原创试题)“从1937年到2020年,历史碾过了83圈年轮。83年来,和平鸽翩翩飞舞,白菊花年年盛放,历史的脚步渐渐走远,但一段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记忆却从未随着时光有丝毫消退,这份记忆,和南京有关。”“这份记忆”是 (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11.(2021广东揭阳普宁期末,25,★★☆)“倭奴似虎狼,犯我台儿庄。燹戮燃仇愤,危亡挺脊梁。精诚赢大捷,忠勇固金汤。血海尸山上,旌旗猎猎扬。”该诗词歌颂的战役的历史地位是 ( )

A.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B.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标志着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2.(2021**_*考,11,★★☆)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某次会战”是指 (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3.(2021**_*考改编,8,★★☆)有学者这样评价某战役: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战役。军事上,它沉重打击了日军在华北的“囚笼政策”,迫使日军不得不从正面战场抽兵华北,从而对正面战场形成战略支援。该战役是 (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14.(2021**_*考,6,★★☆)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下图人物的主要历史事迹是 ( )

A.指挥平型关伏击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在敌后“反扫荡”作战中,壮烈殉国

C.指挥台儿庄战役,获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

左权将军

15.(2021**_*考,10,★★★)综合下表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

/

A.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人数最多 B.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C.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员最多 D.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区面积最大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1分,第19题20分,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讲起“八一”历史长,……打响第一枪……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某某,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一中涉及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哪两次起义?(4分)

(2)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2分)

(3)材料一中的“朱某某”发生于哪一年?(2分)

材料二 秋收暴动风雷骤,明灯照亮,明灯照亮我心头,才懂得翻身必须枪在手,参军、入党,要为那天下的穷人争自由。

—《杜鹃山》京剧唱词

(4)材料二中“翻身必须枪在手”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2分)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诗中红军“远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4分)

17.(2021福建中考,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两种类型。据此,指出图1、图2、图3所示史料同属的类型。(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8.(11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i谩⒃』鹬厣男抡鞒獭?/p>

材料二 “美国在战略物资上对中国的直接援助始于1938年,即中国战场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时期。……美国上层有识之士利用中国抗战制约日本的意图逐步明确。美财政部长摩根索认为,如果中国失败,美国将会为日本的海上扩张付出更大的代价。国务卿赫尔认为,如此发展下去,美国和日本将不免一战。远东司长惠恩贝克更是认为要立即采取措施‘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保护美国在华利益。”

—摘编自韩永利、张某某《二战期间美国战争资源的对外投放考察》

材料三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

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与近代外敌首次发动侵华战争相距多少年。据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开始后美国援助中国的目的。(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探究中国从“抗日战争胜利”中得到怎样的经验。(5分)

19.(2021山东济南平阴期末,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2年11月9日,日伪军在“扫荡”沂蒙山根据地后,得悉淄川东南部的马鞍山藏有八路军和大量弹药,便向马鞍山发起攻击。在此养伤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八路军某部副团长王某某率领干部、战士、伤病员及抗属40余人,凭险据守,他们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支枪阻击敌人,击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翌日,敌人从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运来日伪军3000余人和大量弹药,还加派飞机助战,加强了攻山力量。日伪军轮番冲锋,狂轰滥炸。守山人员英勇奋战,誓死坚守。战至黄昏,王某某及山东军区干部于平、李某某、谭克平等30余人壮烈牺牲;益都县参议长冯旭臣一家口同时遇难;仅有少数几人跳崖后脱险。敌人占领了马鞍山,但却被击毙师团参谋长以下官兵100余人,伤残更多,而且夺得的也只是一座空山。马鞍山保卫战在山东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中国抗日战争具有以下特点,试用材料中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每一特点列出一项具体史实说明;每一具体

史实只能使用一次。(8分)

/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2)依据材料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简要分析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有哪些。(6分)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美国总统罗斯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彭德怀指挥下的哪一场战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气焰?简要说明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6分)

????????????????????????????????????????????????????????????

《参考答案及解析》

阶段检测卷(二)

/

1.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两党……合作”“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可判断出材料中“合作”指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这期间的重要事件是北伐战争.故选B项。护国战争爆发于1915年,抗日战争的时间是1931一1945年,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知识归纳 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

/

2.D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叛变革命,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故选D。

3.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B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受挫,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了攻打长沙,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B符合题意。

5.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据所学可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七律·长征》中的诗句,表现出了红军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A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观察、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图片中“沈阳”“北大营”“日本”“柳某某”等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某某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某某,九一八事变爆发.故选择A项。

8.C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9.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误区警示:注意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区别。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在做题时需要依据材料内容分析得出答案。

10.D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规律总结表述型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常的

【解题方法】有: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②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及历史逻辑关系。

11.B 该诗词歌颂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12.D 据“1942年”“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及所学知识可知,“某次会战”是指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3.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史称“百团大战”.故选C。

1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权将军是在反日军“扫荡”的作战中壮烈殉国的;指挥平型关伏击战的是林彪,排除;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是李某某,排除C;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杨靖宇等人,排除D。

15.B 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16.[答案]: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

(4)八七会议。

(5)恶劣的自然环境;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解析]:

(1)据“讲起八一”历史长、-打响第一枪……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可知,材料一涉及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造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4)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5)“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难”主要是指恶劣的自然环境;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17.[答案]:

(1)第一手史料。

(2)【示例一】观点: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论述: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央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面对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全面抗战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可见,长征的胜利开启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进程。

【示例二】观点:中国共产党善于处理矛盾,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论述: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此后,中央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取得长征的胜利。随着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行合作抗日,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可见,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灵活处理各种矛盾,领导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解析]:第(1)问,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区别在于:第一手史料是指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留下的原始资料,如遗址、报刊、实物和影像等,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成果、诠释注解等。所以,图1、图2、图3同属第一手史料。第(2)问,第一步要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具体方法是提炼每个图片(资料)的关键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概括为一句话,作为主题。如图1:长征途中生死攸关;图2:红军长征,转危为安;图3:国难当头,国共再携手。由此可概括的主题有: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善于处理矛盾,领导革命走向胜利;国家危难之际,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等。第二步,围绕提炼的主题,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述。第三步,写出结论,结论一定要与主题相吻合。

18.[答案]:

(1)105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保护美国在华利益;以中国战场牵制日本。

(3)坚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联合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中的作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任意答出三点,言之有理共即可)

[解析]:

(1)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近代外敌首次发动侵华的战争是1840年英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下官兵100余人,伤残更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战场是重要的抗日战场。据“在此养伤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八路军某部副团长王某某率领干部、战士、伤病员及抗属40余人,凭险据守,他们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支枪阻击敌人,击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坚持抗战。据“王某某及山东军区干部于平、李某某、谭克平等30余人壮烈牺牲;益都县参议长冯旭臣一家6口同时遇难;仅有少数几人跳崖后脱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2)据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可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最致命的错误是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的力量一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彭德怀指挥下的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卷11 阶段检测卷(二)【第五、六单元】--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测试卷 (含解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