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探讨的是古代中国的兵制问题。作者 雷某某,著名历史学家。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1952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1962年12月病逝。代表作有《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殷周年代考》等。
内容介绍;
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独特之点,经历了两个周期。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分界线,由殷商到“五胡乱华”为第一周。这是纯粹的华夏民族创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中国时期,它经历了殷商西周封建时代、春秋贵族国家时代、战国时代、秦汉帝国时代和帝国衰亡与古典文化没落时代(公元88—383年)。但中国文化至此并未灭亡,经淝水之战胜利后,却返老还童,直至20世纪又经历了第二周。第二周的中国,无论民族血统还是思想文化,都有很大变化。这是一个“胡汉混合、梵华同化”的综合中国时期。第二周的中国文化共经五个时期,即宗教时代、哲学时代、哲学派别化与开始退化时代、哲学消灭与学术化时代、文化破灭时代。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有第二周,这是与吸收融合胡人的血统和印度的文化,以及由民族优秀分子大力发展南方分不开的,是我们大可自豪于天地间的。而中国文化已发展到第二周的末期,面临建设第三周崭新文化的伟大局面。
原文精华摘录:
雷某某从军队、家庭和皇帝制度三个方面来考察和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关于中国的兵制历代学者都有研究,但雷某某另辟蹊径,研究“兵的精神”,从当兵的成分、兵的纪律、兵的风气和兵的心理等方面来考察中国的兵,由之探究中华民族盛衰的轨迹和原因。
汉代的问题实际是中国的永久问题,东汉以下兵的问题总未解决。只有隋及盛唐承袭北朝外族的制度,百余年间曾实行半征兵的府兵制,这也是汉以后中国自治的唯一盛强时代。二千年来的情形,骨子里都与东汉一样。东晋以下中原陷于外族将近三百年。隋唐的盛期过去之后,由天宝到五代的二百年间是外族第二次扰乱中国的时代。中国常雇用外兵,外族也常擅自行动。宋虽名为统一,中国本部东北的燕云与西北的河西总未收复,每年与契丹、西夏纳贡,才得苟安。宋的军队中也有番兵,不过地位不像汉唐时那样重要。后来终于不能自保,中原又丧于某某,最后整个的中国亡于蒙古。明代算是把中国本部完全统一,但只有太祖、成祖的极短期间有应付外敌的能力。此后二百余年间几乎时时刻刻在勉强支持着应付外侮的进袭。受日本的一度威胁之后,不久就亡于满洲。道光以下满汉并衰,中国又感到有被西洋吞并的危险。自己的力量不足,清末以下就又借外力,不过方式随着时代略有变化。现在借的不是外兵,而是外国的军器军火与军事顾问。正如历代靠番兵不足抵抗外番,西洋的军器军火与军事顾问也不足以抵抗西洋或彻底西洋化的国家。二千年来中国总是一部或全部受外族统治,或苟且自主而须忍受深厚的外侮;完全自立又能抵抗外族甚至能克服外族乃是极少见的例外。这种长期积弱局面的原因或者很复杂,但最少由外表看来,东汉以下永未解决的兵的问题是主要的原因。人类历史上的政治集团,无论大小,不为刀俎,必为鱼肉。。。
关于此书的一些评价:
本书属于作者学术论文的合刊,是雷某某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并附有5篇论文作为附录。上编的几篇文字,都是抗战前发表的,是著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批判。前三篇由三个不同的方向探讨秦汉以上的中国——动的中国。第四篇专讲秦汉以下的中国——比较静的中国。第五篇合论整个的中国历史 。下编的主题是探讨抗战建国中的中国。下编第一篇文章解释此次抗战的意义与士兵之所以英勇,说明中华民族虽老而仍有朝气的原因。第二篇文章则表示海雷宗对于前途的希望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阅读后得到极大补充。雷先生观点新颖,叙述简练,老生常谈之事丝毫不提。兵制介绍时极力推荐征兵,希望军人可如士大夫文武兼备。当代军人文化水平仍需提高,疫情期间教育部副部长也在鼓励大学生入伍。此外,文化两周论更是有理有据,独树一帜。五千年历史一场淝水之战即可划分,胆识过人。阅读过程中,特意留意每篇文章的发表时间。看见老先生对第三周能否顺利到来的惴惴不安和狂热期盼,唏嘘不已!中原文化在吸收胡人血统和印度佛教后,屹立不动赢得重生。建国吸纳共产主义,后改革开放焕发经济活力,是进入第三周了吗?殷周年代考的细致与创新,华北气候与农事研究中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产活动指导,跨行却可见报国之心。大家小书,此真为大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兵》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