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传染病重点名词解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名词解释
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反应,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病原携带状态: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入较远的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携带并排除病原体,成为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潜伏期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带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感染后免疫:指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
病毒性肝炎(病例分析)
(一)甲型肝炎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
(二)乙型肝炎
传染源: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性传播
(三)戊型肝炎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主要由粪—口途径传播
(四)重型肝炎分类
①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发病两周内出现以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综合征,病程不超过三周,远期预后较好。
②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较急,发病15天—26周内出现肝衰竭综合征,病程长,常某某3周至数月,容易转化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③慢性急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④慢性重型肝炎: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病死率最高。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①血常规②尿常规③肝功能检查④甲胎蛋白⑤病原学检查⑥影像学检查⑦肝组织病理检查
(六)治疗
(1)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急性丙型肝炎除外,一旦确诊,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
(2)慢性肝炎
①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饮食,心理平衡
②药物治疗:改善和恢复肝功能
免疫调节
抗肝纤维化
抗病毒治疗·干扰素α;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
(3)重症肝炎:支持和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
免疫调节
促进肝细胞再生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移植
(七)并发症
①肝性脑病
②上消化道出血
③肝肾综合征
④感染
水痘和带状疱疹
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特征: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发生的皮肤感染,以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出现呈带状分布的、成簇出现的疱疹为特征,多见于成人
流行性腮腺炎
(一)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没有。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可并发脑膜炎、卵巢炎。睾丸炎常见于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患者又出现发热,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
(三)流行性腮腺炎和化脓性腮腺炎的鉴别诊断
①流行性腮腺炎:常某某,伴脑膜炎、睾丸炎或卵巢炎,腮腺管无脓液流出。
②化脓性腮腺炎:单侧性,不伴睾丸炎或卵巢炎,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膜侵入,经淋巴、毛细血管入血繁殖,形成钩体败血症-流感伤寒型表现,钩体入内脏——肺出血、肝炎、肾衰及脑膜脑炎
(4)内脏损害三特征:①毛细血管感染中毒性损伤
②主要靶器官不同——临床类型不同
③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组织形态轻微变化不相一致
(5)临床症状
早期:钩体败血症(发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疼、淋结大)
中期:各器官损害、功能障碍
后期:变态反应后发症
(6)治疗:首选青霉素(赫氏反应)
12.梅毒
治疗:青霉素,如水剂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为首选药物;青霉素过敏者可选四环素、红霉素等。
心血管梅毒:控制心衰后再进行抗TP治疗
神经梅毒:口服泼尼松,避免赫氏反应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传染病重点名词解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