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故乡》导学案

本文由用户“wcxzxy”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4-23 19:44:19 举报文档

以下为《14《故乡》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4 《故乡》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闰土及杨二嫂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2、感悟作者在文中所体现出的情感。

【学习重点】

抓住语言描写,分析闰土及杨二嫂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理解“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课时安排】第2课时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中国的经济仍掌握在少数落后的封建官僚手中,在西方经济的冲击下,中国经济日趋破产。小说写于1921年1月,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本文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20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露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一、基础检测

1. 作家、作品介绍

鲁迅,原名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近现代伟大的 、

、 。代表作有 等,本文选自《 》(小说集)。(《百草园》选自散文集《 》。)

2.检查词语预习

阴晦( ) 瓦楞( ) 獾( ) 秕谷( )

鹁鸪( ) 嗤笑( ) 髀( ) 瑟索( )

寒噤( ) 折本( ) 惘然( ) 恣睢( )

鄙夷( ) 愕然( ) 五行( ) 蜷缩( )

3.小说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4.情节梳理

小说以 序,以 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 “ 故乡—— 故乡—— 故乡”三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二、内容理解

1、从句式的角度,比较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原句: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改句:阿!这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分析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语言描写中使用的省略号的作用。

少年闰土:

(18段)“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某某……”

(23、26、28段省略)

中年闰土:

59段: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60段:“老爷!……”

71段:“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3、分析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4、结尾段中“我在蒙w,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段景物描写是“我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6.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 ,这是用的 修辞。

7.李华的叔叔下岗在家,虽几次求职,但多未能如愿,心情十分低落,请你代李某某《故乡》一文中摘抄一段箴言给他。

8.请你设想一下二十年后,水生和宏儿见面的情形,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片断描写。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4《故乡》导学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