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 王某某
??词语是构成语文的基本元素,在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就对1—3学段的词语教学作出了如下目标定位: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语文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根本任务,所以,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低年级是开展词语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的求知欲强,初步接触阅读课文,对优美的词句有着新鲜感,同时对它们的意思又是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传统的词语教学就是以词解词,学生听了似懂非懂。那么如何在低年级开始就重视词语教学,延伸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使词语教学在课堂上实现有效性呢?我从本学期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出以下总结。
首先是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是进行词语教学的第一步,词语教学并不是读一读,写一写,说说意思就可以了,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词语的含义,才能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理解词语有很多方式,可从几个方面进行:
? 一、创设情境,促进理解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情境对激发儿童思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低年级,孩子们的思维都更多地停留在形象思维上。因此,进行词语教学时,教师应千方百计创设生活情境,把课文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如临其境。比如我在教学《大禹治水》中“滔滔的洪水”,我通过多媒体演示课件,再通过声音等的衬托,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的肆虐和疯狂。
? 二、直观演示,增强理解
??直观演示的道理和情境法是一样的,有的课文中,一些词语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让学生能更直接的感知词语所表示的意思,从而理解。比如我在教学第三册“识字8”时对文中“饱满”一词的教学就采用了这个办法,我先是让学生读词,然后拿出一把豆荚放在讲台桌上,请一个同学从中挑出最“饱满”的一个,然后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大豆,开的饱满的荷花等。让学生从动手到动脑,很容易地理解了“饱满”这个比较抽象的词语。效果良好。
? 三、联系上下文,帮助理解
??词语并不是独立的,有时需要结合它特有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在教学《狼和小羊》中“争辩”一词,就是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狼和小羊的几次对话,让学生理解的。
? 四、迁移拓展,强化理解
??学习一个新的词语,并不是单纯理解了这个词语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是如何应用就可以了,汉语是一种神奇的语言,教师要不满足于掌握了这个词语,要节外生枝,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类似的词语,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我在《狼和小羊》一文中教学“气冲冲”,就让学生说说这时狼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气冲冲还能在什么地放用呢?那么我们高兴的时候还能用什么这样的词语呢?“笑眯眯、喜洋洋、乐呵呵……”等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词语内化。大部分的学生都怕作文,读过,抄过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语句或文章,可到作文时,却词汇贫乏,原因就是学生对语言材料,仅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基础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所以,教师不能重知识而轻语言训练,应该强调把阅读课上成语言训练课,重视语言的“内化”,使其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并能在需要时呼之即出,使用时得心应手。内化语言的前提就是理解,那么要做到内化,还必须从积累和运用入手。
???积累是内化的基础。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说有哪些时候会使人“吃了一惊”?接着说说自己那时的心理,最后学会用这个词写一句话。
? 2、给学生提供运用的环境。比如在教学《水乡歌》中,为了促进词语的内化,我借助课文,描述画面。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学生借助课文语言,描述水乡的景色,想象画面,感受水乡的美。
???3、积极评价,适当引导,增强运用的信心和兴趣。要让学生有运用的信心和兴趣,我平常是通过写一写观察日记等,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文笔,并对写的好的学生加以鼓励,使他们动笔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总之,只有通过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才能渐渐地提高低年级学生词语学习的有效性,促进说话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
?
?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