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低年级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研究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低年级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良好习惯不仅是人的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终身学习的源动力。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更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过程,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目标。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教学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计算的方法,积聚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可见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实验是一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旨在使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学会迁移的、终身受用的良好学习方法。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普通小学,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由于不少学生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数学学习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缺乏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上课精力不集中,听课方法差,抓不住重点的习惯;⑤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仔细检查的习惯;⑥不善于温故知新,缺乏自觉复习的习惯;⑦识记方式单调,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的学法指导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学法指导意识淡薄,学法指导能力差;二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三是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四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五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
以上这些问题既造成了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计算、验算方法的指导,是目前学校校本研究的当务之急。为了合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路径,选择《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尤其符合本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发展要求。
二、课题的界定
低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生。
计算:学生的口算、竖式计算、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较高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严格教学要求是保证学生计算高正确率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培养耐心验算的习惯;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即加强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的目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从实践上看,本课题研究与教师课堂教学同步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开发教师潜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使教师目中有“人”,以学法而定教法,使学生在获得“鱼”的同时也获得“渔”,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从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培养与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其他年级教师提供可行性经验。
十一、研究保障:
1.人力、时间保障。研究者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素质和从事研究的时间,长期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有一定组织管理和研究水平。研究者是从教多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师,精力充沛,积极进取,能主动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教育学会获奖或发表,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了有关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研究较丰富的感性材料。
2.技术手段保障。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二是低年级组教师团结合作意识特别强。三是具有现代化的科研手段作保障,学校建有远程教育资源系统和宽带网络系统,可以多方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与外界互通研究信息。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低年级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研究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