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适当退出孩子的生活,就是保护孩子的注意力》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适当退出孩子的生活,就是保护孩子的注意力
01
有关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我听到了诸多家长给我反馈:
哎呀,我们孩子坐不住啊,是不是多动?
我们孩子做事东一下,西一下,注意力老是不集中,我们怎么说都没用。
这个孩子常常受干扰,别人有一点风吹草动,他的心一下就跑到别人那里去了。
家长们头疼的问题,总结起来也就是,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或者说无法持续专注做一件事。
其实,这些孩子只不过被周围环境不断干扰和打断,没办法也没有能力在自己的事情上投入持续的时间,这让人感觉到特别遗憾。
没有哪个孩子出生就是如此,一个孩子坐不住的背后,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比如,当一个孩子真正投入玩耍的时候,我们是否会不顾孩子正在呈现的状态而刻意中断?
我曾看到一个孩子正在和一群孩子玩得特别开心,满头大汗,尽兴之极,根本无暇顾及自己身上的汗水是否把衣服打湿。
这时,站在旁边的妈妈可着急了。嘴里不停的叫唤,儿子,快点过来,妈妈给你擦汗。这时候,男孩不情愿的中断玩耍,跑到妈妈身边,乖乖接受妈妈的照顾。然后又重新开始玩耍。玩耍不到10分钟,妈妈又大声叫唤,让孩子停一会过来把衣服上的汗巾整理一下。她还带着有点担心的口吻说,别玩得那么起劲,把自己弄感冒了怎么办?要不待会又要去医院了。
就这样反反复复持续了好几次。男孩实在对玩耍失去了兴趣,就这样被妈妈拉扯着离开了。离开了他本可以专注投入的一场玩耍游戏。被妈妈一次一次中断之后,他其实已经很难享受到游戏的乐趣。谁说孩子的汗就一定需要妈妈帮忙擦呢,谁说出了汗孩子就会感冒吃药呢?
一旦父母不能安心陪伴孩子,那么他们的焦虑就会成为破坏孩子专注力的罪魁祸首。
02
心理学博士林文采在她的《心理营养》这本书里讲到,我们常某某为孩子做我们“认为”最好的事情,而实际上,一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事实上,上文的妈妈做到了陪在孩子身边,她也在观察孩子,知道孩子流汗了,她认为目前能够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帮他擦汗,以防感冒。
但她可能忽略了一点,孩子此时此刻需要的是什么。
小男孩正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他需要的并不是妈妈一次一次中断的帮他擦汗这件事,而是能够释放天性般的玩下去,能够和小伙伴们在游戏的世界里找到无限的乐趣,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收获到更多的友谊。
一次次的破坏孩子全然投入的状态,其实是在让孩子感受妈妈的不安和焦虑。
妈妈害怕孩子感冒生病,害怕孩子身体吃不消,害怕孩子会受伤。
当一个妈妈把自己的焦虑和担忧传递给孩子的时候,那么孩子就没有办法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到他喜欢的事情中,他会内疚,也会自责,这种不安成为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来源。
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最爱做的事,就是在我读书学习的时候,来敲门给我送点东西吃,一会来一会来,好像如果她不那样做,我就会饿着一样。
我理解她想要照顾我的心情,但每一次被她这样打断,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重新进入学习模式,我一遍一遍的告诉她,我不需要这些东西,我想一个人好好学习一会。
她答应了,但不一会,她就会提醒我,天很晚了,要早点休息,别熬夜太晚,过一会,她又会亲自来看看我,好像这样她才会放心一样。
如此反复,即使我正在安静的学习,也仍然会考虑到母亲的感受,她是不是有点担心我,她是不是放心不下,她是不是晚上能睡个好觉。
一旦我们的心里装下的是别人的情绪,我们也就很难完全把注意力投入到正在做的事件里。分心很容易会发生。尤其容易被爱我们的人所影响。
所以,要保护好一个孩子的注意力,父母需要意识到一件事,放下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去观察,当下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扰和打断,少一点在孩子世界里释放自己的情绪,少一点把自己的需要强加于孩子。
不在孩子的世界里去实现我们自己的需求,其实就是保护了孩子的注意力。
他不用担心妈妈是否伤心难过不安,他不必承担妈妈的情绪,他不必按照妈妈的意愿做他不喜欢的事,这,就是对他注意力的保护。
他只需要安心的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安静的呈现自己的思考、观察、学习和探索。
他可以心无旁骛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可以静静的观察一朵花。
他可以尽兴的游戏。
而父母只需要成为陪伴他给他温暖的容器,适当退出他的生活,给予他理解和支持,在他真正需要帮助时挺身而出。
和孩子保持一种自然弹性充满信任的关系,那么他的专注力,一定会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适当退出孩子的生活,就是保护孩子的注意力》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