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古代外交简史与政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中国古代外交简史与政策
一、秦汉—明某某:主动开放
1.秦汉:
在此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张骞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汉武帝以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它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的联系。安息国在汉与大秦进行转手贸易,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至波斯湾后返回。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从海道来见东汉桓帝,这是正史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
2.南北朝:
法显西行取经,13年后回国,将旅行经历写成《佛国记》,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可见当时中国的外交态度。
3.隋唐:
隋唐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达天竺、波斯、大食和欧洲等许多国家。水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韩国、日本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东海岸。它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但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使这一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二、明后期—清前期(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
1.明中期:
葡萄牙殖民者强占澳门。明中后期,戚继光和俞大猷配合抗倭,取得胜利。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2.清初:
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缺乏广泛的外贸需求;也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侵扰和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明中后期开始实行的闭关政策在清初继续实行,只留广州一处海关通商,并规定由“公行”(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统一管理外贸事务。至此中国古代外交关上大门。限制了对外贸易,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落后于西方。历史告诉后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总得来说,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先开放后闭关。从汉代到明朝前期,基本上推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中国古代外交简史与政策》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